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湖北高校

江漢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江漢大學
網站熱點:
院系設置,校友會,郵件系統,網絡導航,黨政部門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9:18
網站介紹:
江漢大學
網站百科

學校概況/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學校總占地面積2114畝,校舍建筑面積59萬平方米。主校區坐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這里湖山環抱,水天一色,風景秀麗,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學習園地。

學校擁有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21個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66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一級學科,7個市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2個*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10門省級精品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
現有專任教師10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591人。有雙聘院士1人,“楚天學者”12人,二級教授14人,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專項津貼及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5人。有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人才,16人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學校設有武漢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等54個科研機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5億元。現有省部級科研平臺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圖書館藏書206萬余冊,電子圖書52萬冊,中外文期刊2200余種,中外文數據庫45個。
 學校堅持對外開放,注重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人才,主動適應社會與市場需求,立足武漢,服務社會,力爭早日建成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地位和水平相適應、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

歷史沿革/江漢大學

校名題寫

1986年6月25日,江漢大學(老江漢大學)以校黨委、校行政及全體師生員工的名義致信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匯報了學校辦學,取得的成績,并懇請他為江漢大學題寫校名。書信由當時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曾任胡耀邦同志秘書的陳維仁同志轉呈。胡耀邦同志看到書信后非常高興,并且欣然接受江漢大學的懇請,親筆為江漢大學題寫校名。
1986年8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將胡耀邦同志8月15日題寫的“江漢大學”校名,連同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致江漢大學的函,通過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中共武漢市委辦公廳轉交到江漢大學。
胡耀邦同志題寫的校名書寫在一張長4.03尺(約1.34米),寬1.9尺(約0.63米)的宣紙上,“江漢大學”四個字從左至右橫排,并在四個字后從上至下豎排簽上了他的名字——“胡耀邦”。

創辦歷史

1912年民國肇建,黃興、宋教仁等在武漢籌建江漢大學,學校經費由國民黨黨部及湖南、安徽、江西、廣東都督團分認。1912年底,江漢大學理事長宋教仁、校長石瑛等聯名致書當時的副總統黎元洪, 1912年12月24日,宋教仁在《民立報》公開發表《江漢大學之前途》一文提出:“藉江漢之炳靈,留中華之紀念,范圍取其寬宏,教育期以普遍,合教蒙滿回藏,陶熔一致,不問東西南朔,畛域胥泯”。 從《江漢大學之前途》文中的內容看,江漢大學當時從全國十五個省區招收學生600多名,學校共分大學預科、政治科、經濟科、法律科四個專業,并積極籌辦農工商礦等專業。校址在湖南會館,宋教仁、蔣翊武、石瑛分任總理、協理和校長,張知本繼任校長,兩湖大都督府王麟任名譽校長。贛寧之役后取締。[3] 
當時的江大,僅有湖南都督譚延闿提供開辦費和常年費各一萬元,難以為繼。當時,在全國劃定大學區域,規定北京、武昌(武漢)、江寧(南京)、廣州四地都必須設立大學的情況下,石瑛等人懇請 教育部:酌情給予一部分辦校津貼,在“省垣舊署書院學校及各棧之中,擇一闊大壯麗之處,作為校舍”。 [4] 
江漢大學成立后不久(即民國二年(1914年1月)),袁世凱政府為扼殺中華民國而遭到強行解散,直至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之后才得以復校。 1999年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職工醫學院組建為江漢大學。 2001年10月,上述4所院校合并,辦學地點集中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統一為新的江漢大學。從前江漢大學官方認定學校于1978年成立,由于全國各高校都盡力將自己的校史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因此江漢大學雖未明確承認學校于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但官方的介紹中已經出現“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積淀”的字樣,說明校方已經默認1978年不是建校年。

校名更替

原江漢大學
1980年 武漢大學(漢口分校)、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漢口分院、武漢工學院(漢口分院)合并組建原江漢大學。
1978年 武漢大學(漢口分校)創建
1978年 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創建
1978年 湖北財經學院(漢口分院)創建
1978年 武漢工學院(漢口分院)創建
武漢大學(漢口分校)并入原江漢大學。
1951年 武漢*師范學校創建
1978年 武漢*師范學校改建為武漢師范學院(漢口分院)
1982年 武漢市財貿干部學校并入原江漢大學[5] 。
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
1981年 武漢市機械工業學校、武漢市化工研究所化學工程、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自動化儀表和固體電子學)合并組建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
1988年 華中工學院(漢口分校)更名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
武漢教育學院
1952年 武漢教師學院創建
武漢教師學院更名為武漢教師進修學院
1980年 武漢市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武漢教育學院。
武漢職工醫學院
1956年 孝感醫學專科學校創建
1958年 武漢第二醫學院創建
1958年 武漢市中醫學校并入武漢中醫學院
1958年 武漢中醫學院創建
1960年 武漢第二醫學院、武漢中醫學院、武漢衛生干部進修學院、孝感醫學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武漢市醫學專科學校
1963年 武漢市醫學專科學校改建武漢市醫師進修學院
1982年 武漢市醫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湖北省衛生干部進修學院
1984年 湖北省衛生干部進修學院更名為武漢職工醫學院。
1999年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職工醫學院組建為新的江漢大學。
2000年 武漢衛生學校并入原江漢大學。
武漢市第二師范學校
1949年 湖北省立武昌師范學校、湖北*女子師范學校、湖北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湖北童子軍師范學校并入湖北教育學院
1951 年湖北教育學院(附屬師范學校部分)分建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
1962 年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更名湖北省實驗高中
1965年 湖北省實驗高中、湖北省幼兒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
1972年 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更名武漢市第二師范學校
2003年 武漢市第二師范學校并入江漢大學。
湖北省化學研究院
2009年3月30日,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整體并入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與湖北省化學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優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建立起緊密型全方位產學研合作關系,校企雙方互相支持、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建學科基地、省重點學科、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碩士學位點等。[1]

 辦學規模/江漢大學

院系設置

商學院  

于2002年6月成立。建院以來,堅持以人為本,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重點,以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立足武漢,面向省內外,不斷探索一條“教學立院、科研強院、服務興院”的有特色的建設與發展道路,推動學院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努力使學院成為地方經管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探索解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基地。

學院下設五系、一中心、三所、三辦。五系:經濟學系、工商管理系、會計學系、旅游管理系、信息管理系;一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下設6個專業實驗室:經濟與管理科學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ERP實驗室、信息管理基礎實驗室、旅游管理模擬實驗室和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三所:江漢大學企業發展研究所、江漢大學旅游管理與發展研究所、武漢市制造業戰略與發展研究所(武漢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三辦:黨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32人,其中專任教師107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37人,講師56人,助教6人,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為42.1%。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具有碩士學位者66人,二者所占比例為70.1%;另有在讀博士17人,在讀碩士6人,他們將在三年內完成學業,屆時學院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可達88人,所占比例將達82.2%。專任教師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共43人,所占比例為40.2%。學院有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武漢市政府津貼專家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7人、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3人,部分教師有在國外學習的經歷,并在全國性學術機構兼職的教師25人,逐步形成了由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組成的人才梯隊。學院正在形成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逐漸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院現開設有八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與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它們分別是經濟類的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管理類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在校學生1400多人。學院于2002年開始舉辦湖北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班——工商管理類試驗班,該班是江漢大學五個試驗班之一(湖北省五所高校取得舉辦資格)。學院的“企業管理”學科被列為市級重點學科,同時被列為湖北省碩士點立項建設學科,會計學科列為江漢大學重點學科。旅游管理專業和會計學專業被列為江漢大學品牌專業。學院目前有校級精品課程2門:《金融學》、 《管理信息系統》 ,校級立項精品課程6門:《會計學原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 《旅游學概論》 、《微觀經濟學》、《財務管理》。已有4位教授與武漢科技大學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院著力營造“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先后有43名教師獲得校級教學質量獎,8人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建院以來,商學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連續三年圓滿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管理目標,2006年被評為校級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建院以來,院教師公開發表論文701篇,其中權威及核心期刊218篇,ISTP收錄2篇,EI收錄2篇。主編出版著作、規劃教材18本(含2本實驗教學教材),參編規劃教材22本,主持省市級以上科研課題65項(含實驗教學課題23項),有21名教師的18項科研成果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其中,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武漢市社會科學成果獎8項。

政法學院

學科較多,涉及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4個一級學科。現有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法學、社會工作4個本科專業和秘書、法律2個專科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創辦近30年,師資力量雄厚,學生每年報考研究生錄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法學專業由法律專科專業發展而來,是湖北省高校創辦最早的三個法學專業之一(另兩個為武漢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創辦于1997年,適應面廣,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社會工作專業是根據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于2003年創辦的新專業,起點高,特色鮮明,發展前景廣闊。秘書專業為市屬高校重點專業,是全國最早設立的秘書專業之一,對全國秘書專業的創建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校級重點學科和湖北省碩士點立項建設學科。學院還承擔著全校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6人,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都比較合理。專任教師中有教授5人(平均年齡48歲)、副教授44人(教授、副教授占專任教師的46%)、博士研究生7人(含博士后2人),另有13人博士在讀。具有碩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學歷的教師70人,占專任教師的66%。35歲以下的教師40人,占專任教師的57.6%。相當一部分教師畢業于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名牌大學。

學院有武漢市學科帶頭人6人,享受政府專項津貼者6人,3位青年教師先后入選武漢市“213人才工程”,多人被評為全國和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被評為江漢大學“教學名師”,1人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和碩士生導師。2人分別被學校聘為學科責任教授、學科骨干教師。學院還聘請了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梁柱教授,武漢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進教授,武漢市委副書記程康彥同志等全國著名學者和知名人士為兼職教授。學院設有地方法治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秘書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發展研究所等3個研究所,建有模擬法庭、電子政務實訓室、秘書實訓室等個實訓室。近5年來,全院教師共發表論文600余篇,60余篇被轉載或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出版專著和教材20余部,參與*課題5項,主持省市級課題30余項;9門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1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學生740余人。學生學風端正,曾有兩個班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近年每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90%。

教育學院   

是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與教學論等學科專業組成的教育科學學院。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教育技術學系及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所,有教育技術學實驗室和心理學實驗室, 現有應用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兩個本科專業,并設有教師教育研究所和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江漢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全院教職工有43人,學生424人。師資隊伍建設學院擁有一支平均年齡僅38歲的專任教師隊伍,在編教師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講師8人,助教9人,獲碩士學位者11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10人。教師政治合格,業務素質較高,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有數人次獲得“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新長征突擊手”、“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校教學成果獎、優秀教學質量獎等獎勵。有多名教師在武漢市教育學會、湖北省心理學會、湖北省教育技術學學會、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教育學會等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幾年來,共發表論文近百篇,公開出版專著、教材5部,完成科研課題6項。目前學院在研課題16項,省級以上課題6項,市級課題8項。學院教師主持的課題《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培訓模式的研究》獲2003年武漢市科學進步二等獎;論文《中美師資培養的比較研究》獲武漢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論文《教師教育發展趨勢與結構調整的比較研究》獲*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基礎教育工作委員會第六屆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學院初步形成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師資隊伍。

學科專業建設學院在教師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綜合優勢和明顯的學科專業特色,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專業具有較長的辦學歷史,在湖北省武漢地區有較強的實力。在不斷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前提下,重新制定和修訂了應用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放在首位,努力實現“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理念。

課程建設承擔有省級優質課程1門, 《教育學》 。校級精品課程4門,《教育學》、《心理學》、《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和《心理測量學》。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加大課程研究力度,優化課程結構,不斷更新教師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方法,搞好知識更新、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的銜接。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大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份量,擴大知識面,在專業課程設計中,提高專業課程的比例,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課程模塊。

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學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提高教學質量保障系統。不斷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嚴格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備、教、改、導、考等教學過程,通過評估評價加強量化與目標管理,建立教與學的激勵機制,加強與完善計算機教學管理,使教學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現代化。認真做到:⑴不斷規范與加強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體系、試題庫及其教學管理規章等教學文件建設;⑵確立教學工作職責,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量化管理,以促進其規范化與科學化;⑶建立完善教學及教學管理評價體系,如課程評價體系、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成果評價體系等;⑷實現教學信息的網絡化。

近年來,學生在各項競賽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三等獎2項,全國數學建模比賽,獲省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活動,獲省優秀獎1項,湖北省大學生DV競賽,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獲三等獎1項,湖北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獲優秀個人1項。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60余人,發展學生黨員26人,有9名學生被評為武漢市優秀團員、優秀團干部,1人獲校十佳青年,5人獲校園之星,有3名畢業生被組織部門選調。學生畢業論文中獲得湖北省大學生優秀論文,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一次性就業率為92.11%。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活躍,有 “NAME心理學社”、“燃點DV社”、“晨曦漫畫社”、“日研社”等5個學生社團,創辦了《半畝方塘》、《心理健康報》等學生刊物。

人文學院    

是在原江漢大學中文系、政法系歷史學專業,原武漢教育學院中文系、政史系歷史學專業,原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社科部的基礎上于2000年組建而成。學院設有*語言文學、歷史學、新聞傳播學3個系,并設有黨政綜合、教學管理、學生工作三個辦公室和《學語文報》報社和普通話測評中心等五個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71人。

人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影視文化)、歷史學、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廣告學五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并有新聞學、廣告學兩個專科專業。建院以來,人文學院堅持“以人為本、以文載道”的為辦學興院理念,以把人文學院辦成“江大一流,武漢著名,湖北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教學科研強院為奮斗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人文學院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科研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
人文學院教師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術水平等在江漢大學處于領先地位。學院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6人,高級職稱者占到教師總人數的58%。學院還擁有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他們的科研實力強,并獲得包括各類政府津貼在內的多項獎勵與肯定。其*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武漢市管優秀專家3人,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獲得者4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人,武漢市“213人才”1人,等等。他們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已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認同。
人文學院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的進修學習,并提供相應的物質與精神支持,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擁有較為合理的學術和學科梯隊。學院40歲以下的年輕副教授已占學院副教授總數的三分之二,而且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科研的骨干力量。學院有博士后1人,博士4人,碩士30人,中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占絕大多數,學院的科研后勁足。

2.學科優勢明顯,科研成果豐碩。

人文學院的傳統專業辦學歷史悠久,經過長期的積淀,已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學術地位的學科和專業。中文系教授多,各學科都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漢語言文學為武漢市品牌專業立項建設專業,文藝學為武漢市重點學科、湖北省碩士學位點建設立項學科,語言學為校重點學科、省碩士學位點建設立項學科。歷史系和新聞系則以教師年輕、博士和碩士多而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學院還設置有生態文藝學研究所、社會語言學研究所、黃興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學院主辦的《學語文報》是全省發行量較大的專業性報紙。

人文學院以科研立項多、論著多、獲獎多、質量高而著稱。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科研項目1項,文化部科研項目1項,省級科研項目15項,市、校級科研項目21項;出版專著、教材6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已有成果中,有7項獲得省部級獎勵,有16項獲得市級獎勵。 《新華文摘》 、《語言文字應用》、《文學評論》、《魯迅研究月刊》、《史學理論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刊物經常可以見到人文學院教師發表的論文。

3.教研風氣濃厚,教師學有所長。

“九五”期間,人文學院教師人均發表論文在5篇以上。學院的教學科研獎勵機制促進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積極性的普遍調動提高了學院教學科研的整體氛圍。學院教師競相使用多媒體教學和雙語教學,積極申報各類科研立項。目前,學院的“現代漢語”為湖北省優質課程、精品課程建設立項課程,“*文化概論”、“世界現代化進程”、“文藝學概論”、“*古代文學”、“廣告學概論”為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立項課程。

學院教師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科研方向,構造了獨特而出色的研究領域。如中文系周建民教授的廣告語言學研究、皇甫積慶教授的魯迅研究、王立教授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劉超班教授的*敬語研究、王仁銘教授的《紅樓夢》后四十回研究、吳艷副教授的文學評論、呂幼安副教授的文學創作、彭松喬副教授的生態文藝學研究等在學術界都有較大影響;歷史系鄧正兵教授的民國時期地方主義研究、宋傳銀博士的歷史地理研究、程洪副教授的拉美史研究、趙炎才副教授的*近代倫理研究、張克蘭副教授的史學理論研究等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新聞系阮衛副教授等人的廣告藝術研究還吸引了傳媒的注意。
4.學生思維活躍,素質及成材率高。

人文學院著力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斷進行教學課程體系和授課模式的改革。漢語言文學歷史專業實行3+1模式,即前3學年學習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第4學年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志愿,再分流設置師范專業培養方向,學習高等師范教育必備的專業課程。各專業注重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院還開辦了“人文大講堂”等第二課堂,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學術和文體活動。學院在校生思維敏捷,勤奮好學,勇于開拓,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并獲多種獎項。
人文學院現有學生近1200人,兩年來不斷有韓國泰國留學生前來就學。多年來,人文學院的學生以知識面廣、理論性強、敬業奉獻等素質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學院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學校居于前列。新聞系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0%以上。
5.教師奮發努力,前景更為光明。
學院現有在讀博士18人,在讀碩士6人,教師均在積極為提高學歷職稱層次和學術水平而努力。學院也在大力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大力加強本科教育,鞏固優勢專業,積極申辦新興專業,不斷尋找新的專業增長點。同時,積極申報碩士學位點。

現代藝術學院    

是江漢大學新開設的一所學院。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開設有美術學藝術設計音樂學三個專業和七個專業方向:繪畫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規劃與設計、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動畫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營銷、通俗音樂。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突出藝術設計的專業特色。學院預計到2007年在校生規模達到2000人左右。
現代藝術學院建筑面積二萬四千七百平方米。半島上的藝術學院樓群設計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這些現代的教學設施,為開放式的藝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平臺——師生之間、不同學科之間、不同思維之間,在開放式的建筑空間的交流與碰撞中,迸發出靈感與火花。
學院建筑群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北區為綜合教學樓,東區為行政管理中心,南區自東向西依次為音樂系教學樓和美術館。以院長、教授、著名畫家王心耀為學科帶頭人的師資隊伍,富有青春活力和創新精神,學院同時還聘請在藝術設計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為客座教授。*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著名畫家劉大為先生和著名畫家、理論家周韶華先生為學院題寫了院名和美術館館名。現代藝術學院將以培養具有二十一世紀文化視野,具有*文化特色,符合市場經濟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為培養目標。

現任領導/江漢大學

姓 名

職 務

姓 名

職 務

譚仁杰

  黨委書記

張  英

  副校長

楊衛東

  校長

張曉玲

  副校長

李進才

  名譽校長

代  飚

  紀委書記

桑建平

  副校長

鄧傳德

  副巡視員

類似“江漢大學”
與“江漢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