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內蒙古高校

內蒙古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內蒙古大學
網站熱點:
內蒙古大學,信息公開,繼續教育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6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0:12
網站介紹:
內蒙古大學
網站百科

概述/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大學創建于1957年,是新*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創立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區域定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任首任校長,原高教部綜合大學司副司長于北辰任副校長,中科院學部委員、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耶魯大學博士李繼侗先生來校執教并任學術副校長。黨和政府從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選派一批知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點的師資隊伍,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和優良的學風校風。學校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被批準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2004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共建大學,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朱炳文、校長陳國慶。
50多年來,學校遵循首任校長烏蘭夫提出的“雙重任務”基本辦學方針,踐行“求真務實”的校訓,弘揚“崇尚真知、追求*”的內大精神,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奮進”的優良校風和“立足邊疆、面向全國、育人為本、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日益成為祖國北部邊疆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質量成果轉化和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建校以來,培養各類人才近11萬人,有4人已成為*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高級領導干部、企業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和各行業的骨干力量,為祖國昌盛與民族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 
經過50多年的發展,學校現已成為集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在內的綜合大學。蒙古學、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學科群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一批骨干學科也正在快速發展。學校現由校本部、藝術學院、交通學院、鄂爾多斯學院、滿洲里學院構成,共設有23個學院和1個公共教學部,另設有1個獨立二級學院——創業學院;有內蒙古草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牧草與特色作物生物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優良家畜規模化繁育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草食家畜繁殖生物技術與育種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蒙古學研究中心,以及27個自治區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有*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動物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生態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學校現有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此外還有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78個本科專業,蒙古語言文學、生物學、生命科學與技術、數理學4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文史哲、化學2個自治區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學校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吸引力,師資隊伍素質、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3年9月,學校有教職工2717人(校本部1638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739人(校本部1008人),博士生導師138人,教授244人(校本部197人),副教授490人(校本部289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35.9%(校本部為54.3%)。有*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雙聘院士5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1人,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8人,農業部科技委委員1人,教育部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3人,全國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內蒙古杰出人才獎9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1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選一層次13人、二層次39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培養人才人選32人、剛性引進人才人選12人、柔性引進人才人選13人、創新團隊8個,入選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11個、教學團隊18個。有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研究團隊;1個實驗室獲得“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注重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優良傳統,按照“建設優質資源,吸引優質生源,提供優質服務,給予優質培養,鞏固和發展人才培養優質品牌”的學校總體要求,不斷加大教學投入,加快教學建設,探索創新教育,樹立優良學風,堅持質量發展。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被批準為“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學校現有52個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其中包括8個國家特色專業,6門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4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門國家資源共享課程,3名全國“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個國家教學團隊,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有180個自治區本科教學工程項目。截至2013年9月,學校有各類學生33439人(校本部21402人),其中,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學生約占1/3;有博士研究生444人,碩士研究生4419人(校本部4268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學生1281人,普通本科生19900人(校本部11398人),留學生662人(校本部661人),高職生2395人(校本部58人),成人繼續教育本專科學生3292人,以及藝術學院中專生1046人。學校設有6種獎學金和近30項各類社會捐贈獎、助學金,支持和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勇于創新、立志成才。在校生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多次獲獎。
學校大力加強學科建設,不斷增強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2013年全年共獲批科研項目427項,共獲準科研經費11928萬元,到賬經費10506萬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檢索論文596篇;出版著作119部。在蒙古學與內蒙古少數民族發展、草地生態學與農牧業生物技術、內蒙古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產生ω-3脂肪酸的轉基因克隆牛和一批優質品種肉牛、轉基因克隆絨山羊、體細胞克隆絨山羊;在國內率先開展綿羊精原干細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體公綿羊的后代;完成了國家動物轉基因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馬鈴薯產業發展中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政府部門和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項成果被采用。
學校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目前,與國(境)外13個國家和地區的8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在國際毗鄰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2013年,接待專家學者300余人來校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有158名教師出國留學、進行學術訪問和合作交流等;與俄羅斯卡爾梅克國立大學合作建設的孔子學院得到進一步發展,促進了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學校來華留學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現已形成語言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層次較為完整的來華留學生教育體系。學校于2008年具有招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資格,2009年被國家漢辦批準為“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受院校”,2013年成為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建設學校。現有蒙古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等23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學習。
學校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探索完善以“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為特征的*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積極發揮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的作用。實施了學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人事分配制度、財務制度等綜合改革,進一步下移管理重心,促進學院實體化,充分發揮學院辦學能動性,切實強化學院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學術功能,實現民主管理和科學決策。
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目前,學校占地面積2070畝,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29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301萬冊,是CALIS內蒙古自治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省級中心館;校園網覆蓋了全校教學科研單位和辦公與生活區,校園網絡中心是*教育科研計算機網內蒙古地區主節點。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學校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近年來,學校始終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抓黨建,著眼于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抓黨建,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包括思想理論建設、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黨內民主建設,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2013年學校召開了第九次黨代會,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建科學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多次榮獲省部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維護穩定典型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當前,內蒙古大學正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雙重任務”基本辦學方針,走“質量、內涵、特色”發展之路,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高遠的志向,面向時代要求,服務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國家教育、科技、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要求,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艱苦奮斗、鍥而不舍的精神,向民族特色、地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目標邁進!     

歷史沿革/內蒙古大學

1957年10月14日,內蒙古大學舉行隆重的建校典禮。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主席的烏蘭夫兼任首任校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繼侗來校執教并任副校長。
1978年02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80年09月,學校黨委召開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學校長遠發展規劃,提出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1984年03月,生物系留日教師旭日干同日本學者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胎體外受精的試管山羊。
1989年03月,在旭日干博士的主持下,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該國*胎試管綿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胎試管牛。
1992年,蒙古語族語言文學被列為國家高校重點學科。 1993年,與*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共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草地資源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1994年01月,在內蒙古大學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民族學科蒙古學信息中心。
1994年11月,蒙古語言文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獲教育部批準建設。
1995年,生物學和數理學(試辦)2個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獲教育部批準建設。
1995年05月,旭日干教授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1997年,經批準,建立草地資源生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家畜繁殖生物技術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1997年,“*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動態監測系統試點試驗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09月07日,隆重舉行建校40周年慶典,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李嵐清、布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內蒙古大學題詞。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到校視察。
1999年,“基因序列的信息學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9年,建立自治區高等學校稀土材料重點實驗室。
1999年0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臨學校視察。
1999年01月,由內蒙古大學牽頭,聯合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共建的內蒙古地區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獲教育部批準建設,并于2003年通過驗收,正式掛牌。這是該地區*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32個)。
2000年,“牛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03月,自治區政府決定呼和浩特交通學校并入內蒙古大學,組建內蒙古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2000年12月,內蒙古藝術學院與內蒙古大學正式理順關系,實現了實質性合并。
2000年08月,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實驗室成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0年12月,蒙古學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準為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
2001年,因在國家“863”計劃項目中取得顯著成就,旭日干院士被國家科技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
2002年,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獲教育部批準建設。
2002年01月,*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動物學兩個學科被列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2002年10月30日,《內蒙古大學“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和國家教育部聯合組織的專家組論證。
2003年,與科技部共建內蒙古草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2003年0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親臨學校視察。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親臨學校視察。
2003年12月,該校曹之江教授主持的“數學分析”課被評為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曹之江教授被教育部評為首屆全國名師。
2004年05月,教育部部長周濟和自治區主席楊晶簽署協議,成為省(區)部共建學校。 
2006年08月19日,內蒙古大學隆重舉行了新(南)校區奠基儀式。
2007年09月07日,內蒙古大學迎來自己的50華誕。
2010年09月01日,內蒙古大學研究生院成立。

辦學規模/內蒙古大學

硬件設施


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目前,總占地面積19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56.09萬平方米。校園網覆蓋了全校教學、科研單位以及辦公、生活區,校園網絡中心是*教育科研計算機網內蒙古地區主節點。全校圖書文獻總藏量達到177萬冊,圖書館是CALIS中心的B級成員館,是內蒙古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NALIS)的中心館,為自治區高等教育事業提供了優質服務。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6635萬元。 
 

院系設置

學校實行校院系(所、中心)三級建制、校院兩級管理的管理體制,現設有蒙古學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哲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計算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藝術學院、交通學院、研究生院(籌)、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20個學院和1個公共教學部,另外經教育部批準,舉辦了1個獨立學院;與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滿洲里學院鄂爾多斯學院。學校設有蒙古學研究中心、蒙古語文研究所、蒙古歷史研究所、近現代史研究所、周邊國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蒙古文學研究所、實驗動物研究中心、高分子化學及蒙藥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自然資源研究所、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美生態能源及可持續性科學研究中心、黃金經濟與應用研究所、民族藝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9月,學校有教職工2844人(校本部1640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697人(校本部983人),博士生導師128人,教授267人(校本部217人),副教授470人(校本部386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30.1%(校本部為49.7%)。有*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雙聘院士5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1人,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8人,農業部科技委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內蒙古杰出人才獎9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1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選一層次13人、二層次39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培養人才人選32人、剛性引進人才人選12人、柔性引進人才人選13人、創新團隊8個,入選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6個。有4個*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研究團隊。

兩院院士旭日干
*教學團隊
數學分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孫炯 2007
生態學教學團隊 楊劼 內蒙古大學 2008
熱物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梁希俠 內蒙古大學 2009
蒙古族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孟克吉雅 2010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4年:旭日干
1986年:羅遼復
1988年:張鶴齡、周清澍、雍世鵬
1994年:梁希俠
1996年:王旭
1998年:孫炯
1990年:旭日干
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8年:曹之江、 季秉厚、 確精扎布、 趙萃魁、李逢澤
1990年:郝維民、 趙一之
1992年:梁希俠
1994年:孫炯、薄音湖、呼日勒沙
1996年:劉成、郝敦元、溫玉庭、宋生貴
1998年:賈拉森、全福
2000年:高光來、王榮、烏力吉巴雅爾
2002年:陳國慶、班士良、齊木德道爾吉
2004年:白音門德、張吉維、阿拉坦倉、云國宏、趙林平
2006年:李笑春、李前忠、王俊義
2008年:楊劼、劉實、郭曉川、蘇海全
2010年:李光鵬、張久和、博﹒格日勒圖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有6門*精品課程;8個專業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4個專業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
國家精品課程
蒙古族現當代文學史 全福
蒙古舞 趙林平
泛函分析 孫炯
統計熱力學 梁希俠
數學分析 曹之江
普通生態學 楊劼
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態學、音樂表演


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改革開放以來,先后與國外34所高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有6000余人次來校進行學術訪問和學術交流,還有計劃地安排了1500多名教師出國留學、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學術科研/內蒙古大學

科研機構


2014年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10個部級實驗室,及25個自治區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2010年全年共獲批科研項目423項,共獲準科研經費36589萬元,到位經費12500萬元。發表論文1017篇,被SCIEIISTPCSSCI檢索論文283篇;出版著作90部。
2012年全年共獲批科研項目385項,共獲準科研經費13182萬元,到賬經費10288萬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檢索論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學與內蒙古少數民族發展、草地生態學與農牧業生物技術、內蒙古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產生ω-3脂肪酸的轉基因克隆牛和一批優質品種肉牛、轉基因克隆絨山羊、體細胞克隆絨山羊;在國內率先開展綿羊精原干細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體公綿羊的后代;完成了國家動物轉基因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馬鈴薯產業發展中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政府部門和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項成果被采用。 

學術資源


截至2012年,圖書館及各分館、院(所)資料室共入藏紙本文獻274萬冊(其中校本部圖書館223萬冊),電子圖書26萬種(其中校本部圖書館21萬種),引進中外文數據庫42個(其中校本部圖書館41個),自建數據庫12個,已建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地區特色,以蒙古學生命科學為重點,以學校教學、科研專業用書為保障的科學藏書體系。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已經成為自治區規模較大、文獻資源最豐富、現代化服務水平較高、最受讀者青睞和歡迎的大型文獻信息中心之一。

學術刊物

內蒙古大學主辦有《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內蒙古大學學報》(蒙古文社會科學版)等自治區級學術刊物,是*核心期刊之一。

校園文化/內蒙古大學

校訓 


求真務實

校歌


內大——文明的搖籃


精神


崇尚真知 追求* 


自辦媒體


內蒙古大學電視臺(NDTV)成立于1997年10月, 是內蒙古大學*校園視頻媒體,受學校團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擁有自己的演播室和電視控制中心。在學校主要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學校的方針政策推廣、學生活動報道、校園專題片制作等工作。內蒙古大學電視臺自辦節目包括《內大時空》、《同齡人》以及《飛歌傳書》等。

類似“內蒙古大學”
與“內蒙古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