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江蘇高校

礦業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礦業大學
網站熱點:
主頁,校園文化,中國礦業大學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6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9:26
網站介紹:
*礦業大學
網站百科

歷史沿革/*礦業大學

*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創辦于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焦作路礦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外國人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私立工科高校,同時也是在*創辦最早并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躋身*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

1、焦作路礦學堂時期

1909年3月,焦作路礦學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屆學生畢業后,英國福公司停辦了焦作路礦學堂。

2、福中礦務大學時期

1915年6月,恢復辦學,定名為福中礦務學校,確定每年6月5日為校慶日。

1919年2月,學校舉辦專門本科后成為一所既有預科又有本科的專門學校。

1921年夏,學校增設大學本科,更名為福中礦務大學。

3、焦作工學院時期

1931年4月,改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成為當時國內*私立工學院。

1938年7月,抗戰期間,學校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與北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所屬工學院合并為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復校,9月遷至江蘇蘇州。

1949年4月,蘇州解放,更名為國立焦作工學院。9月遷回焦作工學院原址。

4、*礦業學院時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籌建*礦業學院。

1951年4月,在天津舉行開學典禮和成立大會。

1952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采礦科系并入*礦業學院。

5、北京礦業學院時期

1953年9月,學院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

1960年10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6、四川礦業學院時期

1970年5月,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從北京搬遷到四川省合川縣。

1978年2月,學校再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7、*礦業大學時期

197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在江蘇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復*礦業學院校名。同年*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開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

1988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正式改名為*礦業大學。

1997年7月,將北京研究生部改為*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2000年2月,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

2009年10月,舉行建校暨*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慶典,同月北京校區更名為*礦業大學(北京)。


辦學條件/*礦業大學

院系設置

截至2016年5月,*礦業大學設有22個教學學院;學校另有徐海學院和銀川學院等兩個獨立學院,擁有59個本科專業。
學院系別專業
礦業工程學院采礦工程、交通運輸、工業工程
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工程力學、建筑學、工程管理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地質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球物理學
化工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和能源化學工程
環境與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網絡工程
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
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文學與法政學院行政管理、漢語言文學、法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和社會工作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英語、德語
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
藝術學院
環境設計、工業設計、音樂學
安全工程學院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電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
國際學院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商科
孫越崎學院學院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管理模式,采取本碩連讀,學生自選專業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5月,*礦業大學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8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4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和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省重點序列學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分別排名*、一、三、四位。工程學、地球科學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

重點學科

序號
學科分類
學科名稱
所屬學院
1
國家重點學科
采礦工程
礦業學院
2
國家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
安全學院
3
國家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
化工學院
4
國家重點學科
礦產普查與勘探
資源學院
5
國家重點學科
巖土工程
力建學院
6
國家重點學科
工程力學
力建學院
7
國家重點學科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信電學院
8
國家重點學科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電學院
1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環測學院
1
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機械工程
機電學院
2
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土木工程
力建學院
3
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測繪科學與技術
環測學院
4
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資源學院
1
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電學院
2
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環測學院
3
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化學工藝
化工學院
4
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院
1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
機電學院
2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土木工程
力建學院
3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
環測學院
4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資源學院
5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院
6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安全科學與工程
安全學院
1
江蘇省重點學科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信電學院
2
江蘇省重點學科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環測學院
3
江蘇省重點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院
4
江蘇省重點學科
機械電子工程
機電學院
5
江蘇省重點學科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電學院
6
江蘇省重點學科
化學工藝
化工學院
7
江蘇省重點學科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資源學院
8
江蘇省重點學科
礦物材料工程
化工學院
9
江蘇省重點學科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安全學院
1
部級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
安全學院
2
部級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
化工學院
3
部級重點學科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電學院
4
部級重點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院[23]  


一級學科博士點

學科門類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
理 學
0701數學
0709地質學
0801力學
0802機械工程
0808電氣工程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 學
0814土木工程
0816測繪科學與技術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8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9礦業工程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7安全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4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點

學科門類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
哲學0101哲學
經濟學0202應用經濟學
教育學0401教育學
文學
0501*語言文學
0502外國語言文學
理學
0701數學
0702物理學
0703化學
0708地球物理學
0709地質學
0714統計學
0801力學
工學
0802機械工程
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8電氣工程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3建筑學
0814土木工程
0816測繪科學與技術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8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9礦業工程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3城鄉規劃學
0835軟件工程
管理學
0837安全科學與工程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204公共管理
藝術學1304美術學

教學成果

2002年以來,學校先后獲5項*教學成果獎,3項*優秀教材獎,建成7門*精品課程,擁有1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高校和“*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建設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示范基地。2002年以來,礦大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國內外科技競賽獲得2700余項獎勵,先后有1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2年,學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

國家精品課程

礦物加工工程
采礦學
通信電子電路
工程制圖
土質學與土力學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
選礦廠設計
檢測與轉換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

市場營銷學
大學物理
高等數學
水污染控制工程
成本會計
近代儀器分析
大學化學
煤礦地質學
礦山測量學
化工原理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礦井通風及安全
環境監測
結構設計原理
財務分析學
機械設計
理論力學
電路理論
室內設計
數字信號處理
非線性化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礦業大學有各類教職工3200多人。在1840余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20人,副教授646人;博士生導師326名,碩士生導師902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65%以上。教師隊伍中,有*教學團隊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4個。擁有1名*科學院院士、15名*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擔任相關學院的院長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有1人獲聘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1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4人被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二層次培養對象,6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首屆*青年科學家獎,11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7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5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0人獲孫越崎能源大獎,10人獲*青年科技獎,3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5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后”。

兩院院士

序號
姓名
院士
所在學部
備注
1
陳清如
*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
錢鳴高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3
韓德馨*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已故(2009年10月于北京逝世)
4
周世寧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5
謝和平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6彭蘇萍*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7劉炯天*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8盧耀如*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9
何滿潮*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
10姚建銓*科學院院士信息科學技術部*礦業大學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11
李德仁
*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地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礦業大學環測學院院長
12王安*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學部*礦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13
袁亮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礦業大學安全學院院長
14
陳清泉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礦業大學信電學院院長
15
顧金才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礦業大學力建學院院長
16譚建榮*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礦業大學機電學院院長
17薛群基*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礦業大學材料學院名譽院長
18
聞邦椿
*科學院院士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礦業大學機電學院名譽院長
19
陳俊勇
*科學院院士
地學部
兼職、國家測繪局科委主任
20許厚澤*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兼職、*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1楊元喜*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兼職、*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2宋振騏*科學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兼職、*礦業大學杰出校友
23
薛禹勝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兼職、國網電力研究院名譽院長
24
王思敬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兼職、*工程院學部主任
25
孫傳堯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兼職、*礦冶總院院長
26
曾蘇民
*工程院院士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兼職、*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7王夢恕*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兼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28楊裕生*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兼職、總裝備部防化研究院
29
張祖勛
*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兼職、*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30寧津生*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兼職、武漢大學教授
31葛世榮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全職、*礦業大學校長
32余海歲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兼職、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
33Syd S.Peng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兼職、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教授
34
徐政和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兼職、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

長江學者

序號
年度
姓名
設崗學科
類型
1
1998年
孫恒虎
采礦工程
特聘
2
1999年
趙陽升
采礦工程
特聘
3
2000年
陶東平
礦物加工工程
特聘
4
2000年
趙堅
巖土工程
特聘
5
2001年
彭蘇萍
礦產普查與勘探
特聘
6
2001年
趙躍民
礦物加工工程
特聘
7
2003年
劉恩儒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特聘
8
2003年
余海歲
巖土工程
特聘
9
2006年
徐精彩
安全技術及工程
特聘
10
2007年
史文中
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
講座
11
2008年
代世峰
礦產普查與勘探
特聘
12
2012年
周宏偉
采礦工程
特聘
13
2012年
韓敏芳
清潔能源學
特聘
142013年鞠楊采礦工程特聘
152013年張丹機械設計及理論講座

社會評價

全國排名

年份全國排名總分排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聲譽排名
20143566.7966.4666.5968.99
20134364.5511.779.0114.49
20124110.7110.248.8514.6
20113712.2511.449.4127.89
20103711.9410.6710.0130.27
20094610.778.149.8930.23

本省排名

本省
排名
學校
名稱
全國
排名
總分
排名
科學
研究
人才
培養
聲譽
排名
1南京大學878.3078.2978.8076.14
2東南大學2569.6969.3369.8870.32
3*礦業大學3566.7966.4666.5968.99
4南京農業大學4765.3763.6566.2168.71
5南京理工大學4965.2264.1065.4668.71
6蘇州大學5265.1464.7165.5665.09
7南京師范大學5465.1063.6666.4465.21
8南京航空航天大學5864.8563.1665.4469.22
9河海大學5864.8563.4565.2768.71
10江南大學8163.7862.3864.3467.06
11南京醫科大學10763.1962.7864.2460.33
12南京工業大學11063.1462.6164.2960.33
13揚州大學11163.1262.1564.6460.49
14江蘇大學11762.9662.1864.3260.33
15*藥科大學12562.8161.3663.8564.27
16南京林業大學15162.4161.2563.9960.33
17南京郵電大學18562.1261.2063.4360.16
18南京中醫藥大學19162.0860.8163.7360.16
19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1161.9660.9363.3660.16
20江蘇師范大學21661.9560.8563.3660.33
21南通大學22961.8660.8363.2260.16
22常州大學26461.7460.6762.9960.66
23江蘇科技大學30661.6160.4463.0460.16
24南京財經大學31361.5960.3963.0560.16
25徐州醫學院31861.5860.4263.0560.00
26南京審計學院36361.4860.2962.9160.16
27蘇州科技學院36761.4760.1763.0160.16
28江蘇理工學院39261.4360.2062.8960.16
29淮陰師范學院41461.4060.1362.9260.00
30南京工程學院42261.3960.0562.9760.00
30常州工學院42261.3960.1162.9260.00
30鹽城師范學院42261.3960.1562.9060.00
33淮海工學院44161.3760.0462.9360.00
33鹽城工學院44161.3760.0862.9060.00
35淮陰工學院48261.3460.0362.8960.00
36南京曉莊學院52461.1960.1062.4660.16
37常熟理工學院53161.1860.1262.4660.00
38金陵科技學院54761.1660.0262.5060.00
38徐州工程學院54761.1660.0462.4860.00
40江蘇第二師范學院68760.0260.0460.0060.00
41泰州學院70260.0060.0060.0060.00

學術研究/*礦業大學

“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532項,省部級以上項目348項;獲得*科技獎勵25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項,獲*科技獎勵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江蘇省高校*位;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51項、授權專利2065項(其中發明專利315項)。研究與發展經費快速增長,目前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

學校建設了完備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8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煤炭科技博物館(礦業安全博物館)每年接待社會各界的參觀者14000多人。*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評為江蘇省*“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

科研平臺

序號
類別
名稱
立項時間
主管部門
1
*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
*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
*
*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國家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
5
*
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發改委
6
*
礦山物聯網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2011年11月
發改委
1
部級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
部級
礦山開采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
部級
煤炭加工與高效潔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
部級
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
部級
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
部級
深部煤炭資源開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
部級
礦山生態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
部級
礦山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
部級
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
2009年3月
測繪局
10
部級
國家能源煤礦采掘機械裝備研發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
部級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
2006年3月
環保部
12
部級
礦山瓦斯粉塵災害技術基礎研究*專業中心實驗室
2005年12月
發改委
13
部級
礦山水害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專業中心實驗室
2005年12月
發改委
14
部級
工業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監局
15部級頁巖氣重點實驗室2013年8月煤炭地質總局
16
省級
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
2007年9月
江蘇省科技廳
17
省級
江蘇省煤基CO2捕集與地質儲存重點實驗室
2010年9月
江蘇省科技廳
18
省級
江蘇省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點實驗室
2010年11月
江蘇省科技廳
19
省級
江蘇省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蘇省科技廳
20
省級
江蘇省物聯網感知礦山工程實驗室
2010年6月
江蘇省科技廳
21
省級
江蘇省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2
省級
江蘇省大型鋼結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3
省級
江蘇省綜采綜掘智能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4省級
江蘇省煤礦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實驗室
2013年12月江蘇省科技廳
1
校級
*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礦業大學
2
校級
*礦業大學蘇軾研究院
2011年5月
*礦業大學
3
校級
*礦業大學淮海文化傳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礦業大學
4
校級
*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礦業大學
5
校級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礦業大學
6
校級
中澳礦業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礦業大學
7
校級
*礦業大學國際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礦業大學
8
校級
*煤礦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礦業大學
9
校級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礦業大學

國際合作

截至2013年7月,學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強的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并成立了國際學院以創新高等教育國際協同模式。2009年學校與澳大利亞八所著名高校聯合成立中澳學院,與德國四所高校合作成立了中德學院。2011年學校創辦的“旅游孔子學院”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揭牌。

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礦業大學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學校與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德國波鴻工業技術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日本群馬大學、越南河內地礦大學等礦業、能源、環境領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發起并簽署《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宣言》。聯盟成員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知識轉化為載體,在一次能源的綠色開采、潔凈高效利用、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國際合作。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簡稱“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經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和*前駐德大使盧秋田的積極倡導,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礦業大學與德國Bochum工業大學、DMT、DBT等知名企業聯合成立“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施羅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譽主任,葛世榮校長擔任理事長。中德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強中德兩國在新能源、礦區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業、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采技術與裝備等領域合作。

中澳礦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
該中心是*礦業大學與西澳大學、昆士蘭大學三校聯合共建的研究機構,中心在地質勘探、采礦與安全、選礦、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態環境修復、礦業經濟與環境法
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制造為一體的產、學、研、經相結合的國際化合作平臺。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聯合研究中心旨在促進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開展聯合研究,首批優先領域有三個,即節能建筑、清潔煤、清潔能源汽車。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礦業大學等15家單位為中方清潔煤技術聯盟團隊,美方團隊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亞大學、懷俄明大學、肯塔基大學等18家單位。

學術期刊

中文期刊:《*礦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I index 核心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EI收錄率100%

中文期刊:《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EI index 核心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論文統計源的期刊(*科技核心期刊)、江蘇省的一級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科技論文在線》的優秀期刊、*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EI收錄率100%

英文期刊: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d by Elsevier )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學術會議

學校多次成功舉辦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工程院冶金材料學部學術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歷年舉辦重要學術會議有:

1985年,*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1991年,第二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1996年,第三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1999年,第四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2004年,第五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2009年,第六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2004年,混凝土與結構新進展國際會議(ICACS);

2007年,第八屆國際“不連續變形分析及其在采礦和土木工程的應用”(ICADD-8)(北京校區);

2008年,第四屆*二次離子質譜學會議暨2008北京二次離子質譜學國際研討會(北京校區);

2009年,*市環境學會第六屆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2009年,亞洲太平洋國際煤層氣會議(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2009年,第十屆*MBA發展論壇;

2010年,第二屆*能源科學家論壇;

2010年,第二十二屆*控制與決策會議;

2011年,第二屆*測繪科學技術論壇。

2015年,第七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學校領導/*礦業大學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鄒放鳴
校長
葛世榮
黨委副書記
蔡世華、王建平、曹德欣、才慶祥
副校長
趙躍民、宋學鋒、繆協興、秦勇、趙建嶺、李強
紀委書記
才慶祥

歷任校長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田程焦作路礦學堂校長1909.3~1915.6
王法歧福中礦務學校校長1915.6~1918.10
杜鴻賓福中礦務學校校長1918.10~1919.2
許源福中礦務專門學校校長1919.2~1920.4
程世濟福中礦務專門學校校長1920.4~1920.9
周振先福中礦務專門學校校長1920.9~1920.11
李鶴福中礦務大學校長1920.11~1923.7
凌濤福中礦務大學校長1923.7~1923.11
張仲魯福中礦務大學校長1923.11~1926.7
李善堂福中礦務大學校長1926.7~1928.11
朱端福中礦務大學校長1928.11~1931.3
張仲魯焦作工學院院長1931.4~1933.7
張清漣焦作工學院院長1933.7~1938.7
焦作工學院院長1946.8~1950.4
陳郁*礦業學院院長(兼)1951.8~1954
吳子牧北京礦業學院院長1955~1961
陳一凡北京礦業學院院長1961~1970
四川礦業學院院長1970~1978
劉子光*礦業學院院長1978~1982
彭世濟*礦業學院院長1982~1988
*礦業大學校長1988~1993
郭育光*礦業大學校長1993~1998
謝和平*礦業大學校長1998~2003
王悅漢*礦業大學校長2003~2007
喬建永*礦業大學(北京)校長2003~2014
葛世榮*礦業大學校長2007~
楊仁樹*礦業大學(北京)校長2014~

校園文化/*礦業大學

礦大校訓:開拓創新、嚴謹治學

礦大校風:勤奮 求實 進取 奉獻

礦大精神: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

辦學理念:學而優則用、學而優則創 (華羅庚題)

校慶紀念日:6月1日

校歌:由教育家李敏修作詞,張洪島譜曲。

歌詞:

太行之陽河水東,

莘莘學子救國重勞工。

源深流自遠,

物阜民用豐。

山蔥蔥,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學校環境/*礦業大學

學校坐落于*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市,該市擁有超過六千年文明史和四千年建城史,并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深厚歷史底蘊,被稱作“東方雅典”。徐州作為江蘇省第二大城市、全國經濟30強城市、國家重要交通樞紐和國際新能源基地,是國務院定位擁有地方立法權的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

學校校址分南湖校區和文昌校區,總占地面積4413畝,校舍建筑面積130余萬平方米,校圖書館藏書226萬冊,數字圖書89萬冊。南湖校區作為本科生基地,是一個集信息化、園林化、生態化的現代化大學校園。它位于徐州市南郊,北臨三環南路,與小南湖隔路相鄰,東臨新茶路,與云龍湖公園、泉山風景區相接,西至拉犁山腳下。這里有山有水,具有典型的水鄉環境特色,總占地面積2858畝,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200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北區主要為10多個學院實驗樓、專業實驗室、電子實驗中心、CAD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南區主要為公共教學樓及院系教學行政辦公樓。

學生生活區位于南湖校區西面,西達拉犁山麓,與教學區隔水相望。區內建筑呈指狀分布,使拉犁山的景色也滲入其中,并與校內生態交往帶融為一體。由碧水、綠島、廣場形成的生態共享區,位于教學區和學生生活區的中間,其地形、地貌及水系采用江南園林的構思,形成了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岸邊有大量親水平臺與廣場,為師生們課余活動的主要場所。每隔一定距離便有跨河而建的步行橋聯系東西兩岸,把中央生態區分隔成了一系列明朗或曲折延綿的空間。

體育運動區分南北兩個區。南體育區是主要的運動區域,布置在南湖校區的西南角,這里設有游泳館、體育館、體育中心(主體育場)等,并有入口與城市道路相連,便于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北體育區在兩宿舍區中間,方便學生使用。體育場地包括:3個400米標準田徑場、30個籃球場、30個排球場、10個網球場、45個羽毛球場等。

知名校友/*礦業大學

中共中央委員

王森浩: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采礦工程專業1952級)

韓英: 中共中央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全國政協委員(采礦工程專業1958級)

于洪恩:中共中央委員、煤炭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采礦工程專業1958級)

汪嘯風:中共中央委員、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國務院三峽辦主任(機械工程專業1964級)

柴松岳: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經委副主任、浙江省省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85級)

陳郁: 中共中央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省長

省部級干部

吳子牧:北京市委常委、大學工作部部長

張仲魯:全國煤礦管理總局副局長、全國政協委員

鐘子云: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全國人大代表、中顧委委員

張寶明: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全國政協常委(煤炭管理干部學院1986級)

范維唐: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工程院院士(1956年采礦工程專業進修)

姜增偉: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

壽嘉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企業管理專業碩1987級)

付建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采礦工程專業碩1982級)

趙鐵錘: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管理工程專業碩1993級)

彭建勛: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副局長(煤炭管理干部學院1984級)

孫升林:*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地質工程專業1978級)

候慎建:*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地球物理勘探專業1982級)

周敬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全國政協委員(機械工程專業1962級)

張洽: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采礦工程專業1953級)

陶鎧:光明日報社社長、副總編輯(電氣工程專業1959級)

李潤五:北京市副市長、市委委員(機械工程專業1960級)

金生官: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電氣工程專業1965級)

李國芳: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工業設計專業1964級)

尚勇: 江西省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博1982級)

毛志君:海南省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采礦工程專業1954級)

郭開朗:湖南省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管理工程專業碩1994級)

謝廣祥:安徽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常委(采礦工程專業博2001級)

陳雪楓:河南省副省長(采礦工程專業1978級)

張國榮: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采礦工程專業1955級)

張漢英: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地質工程專業1957級)

武三松:山西省政協副主席(采礦工程專業1956級)

靳承序:山西省政協副主席(采礦工程專業1956級)

王信: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電力傳動及自動化專業博1994級)

路耀華:國務院派駐國家電網公司監事會主席(采礦工程專業碩1989級)

王金華:*煤炭科工集團董事長(工程碩士班1993級)

劉彩英:*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機電專業1969屆)

張仕和:*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采礦工程專業1979級)

解宏緒:*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煤炭管理干部學院1980級)

王虹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1982級)

田會: *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企業管理專業博2004屆)

梁鐵山:*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研究生部控制工程專業碩1993級)

劉峰: *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校區博2004級)

張文學:*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校區工程力學專業2008屆)

兩院院士

張伯聲:*科學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

師昌緒:*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獲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

陳清泉:*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會長

范維唐:*工程院院士、煤炭工業部副部長

謝和平:*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傅恒志:*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校長、著名材料及冶金專家

高景德:*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主席團委員及技術科學部常委、副主任、清華大學校長

宋振騏:*科學院院士、著名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學家

湯德全:*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山機電工程專家

鮮學福:*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

張沛霖:*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學家

李恒德:*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與金屬物理學家

陳秉聰:*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

劉廣志:*工程院院士、國家地質礦產部科技高級咨詢中心顧問

何杰: *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

著名專家學者

張文奇:著名金屬腐蝕防護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沈季良:著名礦井建設專家、*煤炭學會*、二屆副理事長

李棲鳳:著名礦井建設專家

柴化周:著名礦井建設專家

楊力生:著名通風安全專家

張守范:著名礦物學專家

谷鐵耕:著名采礦專家

張仰均:著名選礦專家

席聚奎:著名熱處理專家

吳京: 著名煤礦基本建設及采煤機械化專家

許道生:著名冶金學家

袁慧灼:著名冶金學家

陳澤浦:著名稀土金屬學家

靳錫庚:著名石油勘探專家

袁耀庭:著名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

趙國堂:著名鐵道工程專家,鐵道部副總工程師

譚國富:著名經濟學家(數學專業1978級)

屈金星:著名文化策劃人、詩人

薛剛:著名策劃人、辭賦作家

高校領導

張仲魯:河南大學校長、南京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總務長

高景德:清華大學校長、*科學院院士、主席團委員、技術科學部常委及副主任(西北工學院1941級)

傅恒志: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焦作工學院1946級)

謝和平:四川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礦山工程力學專業博1984級)

劉炯天:鄭州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選礦工程專業碩1986級,北京研究生部礦物加工專業博1995級)

柯文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力學師資班1978級)

李進堯:北京人文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采礦工程專業1954級 )

譚書敏: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采礦工程專業1978級)

鄒友峰:河南理工大學校長(工程測量專業1990級)

焦留成:河南師范大學校長(電力電子專業博1998級)

徐建培:青島大學黨委書記(地質工程專業1978級)

劉全順:山東工商學院院長(北京校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2006屆)

盧壽慈:武漢鋼鐵學院院長(礦山機電專業1951級)

孟祥才:徐州醫學院黨委書記(礦山機電專業1961級)

韓寶平:徐州工程學院院長(地質工程專業博1994級)

楊庚宇:華北科技學院院長(工程力學專業博1994級)

朱士中:常熟理工學院院長(工程力學專業1980級)

劉文鍇:河南工程學院院長(北京研究生部工程測量專業碩1986級)

劉大錳:石河子大學副校長(北京研究生部地質工程專業博1991級)

朱川曲:湖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工程力學專業博2004級)

李宗柯: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郭福善: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黨委書記

類似“礦業大學”
與“礦業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