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湖北政府

黃岡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黃岡市
網站熱點:
發改委,脫貧攻堅,營商環境,重大項目,黃岡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19
網站介紹: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網站百科

區位概況/黃岡市

黃岡市現轄11個縣市區、1.74萬平方公里、730萬人口的神奇土地上,孕育了三代*佛教禪宗祖師(四祖、五祖、六祖)、三位影響*乃至人類歷史發展的大科學家(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本草綱目》 作者李時珍 、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和三名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誕生了兩支紅軍主力(紅四方面軍紅十五軍 )、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兩百多名共和國的開國將帥(林彪王樹聲韓先楚陳再道陳錫聯秦基偉等)。改革開放以來,黃岡人弘揚崇文重教之風尚,繼承先輩艱苦奮斗之傳統,緊跟市場經濟大潮,勇走改革開放新路,使黃岡這塊兵家爭雄、文人爭鋒之地,成為一片充滿商機與活力的投資創業熱土。 區位交通得天獨厚。黃岡位于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緊鄰兩座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九江機場),貫通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廣聯接線滬漢蓉快速鐵路 ),飛架四座長江大橋(鄂黃大橋、黃石大橋、九江大橋、鄂東大橋),縱橫五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黃小高速、江北高等級公路、武英高速、大廣高速),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1]

自然人文交相輝映。黃岡依山帶水,風光秀麗。大別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奪,連綿境內數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險、幽于一體,堪與泰山、廬山媲美。龍感湖古稱雷池,曾與鄱陽湖相連,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長江流經本市189公里,境內倒、舉、巴、浠、蘄、華陽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庫星羅棋布。黃岡名賢咸至,勝跡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歷代騷人為此吟詠千古名篇,蘇軾因此成就其文學巔峰,黃梅戲在此發源(有爭議)。以黃岡為中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更是全國12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是湖北紅色旅游的主體。[2]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來,黃岡人民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市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工業初步形成食品飲料、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建筑建材、機械電子等五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北京匯源、湖南太子奶、內蒙古伊利、浙江奧康、香港穩健等大批知名企業落戶。農業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基地,蠶繭、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農產品產量居湖北之冠。市區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岡人民堅持科學發展,推動全民創業,傾力打造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構建實力黃岡、活力黃岡、魅力黃岡、文明黃岡、和諧黃岡。

歷史沿革/黃岡市

黃岡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舊石器器時代,本區域即有人類居住。

夏商時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記·夏本紀》),本地域即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帶)。春秋戰國時,本地屬楚國。秦統一六國推行郡縣制,本地先分屬南郡九江郡,后屬衡山郡楚漢之際,楚項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國,國都邾城(今黃州禹王城)。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恢復為衡山郡,屬淮南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分衡山郡及南郡共十四縣置江夏郡,駐西陵(今新洲縣城附近),本域黃州蘄春等地屬江夏郡,黃梅武穴等地屬廬江郡。

東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立蘄春侯國,傳三世,復為蘄春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分江夏郡置蘄春郡,駐地蘄春,轄今蘄春、黃梅、黃州等地。

三國時,本地域分屬魏弋陽郡和吳蘄春郡。

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撤銷蘄春郡,轄地劃入武昌郡,第二年,尋陽(今黃梅)縣劃屬廬江郡,西陵、邾縣、蘄春縣改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晉惠帝恢復司馬西陽王爵位,先后將西陵、邾、蘄春等縣劃屬西陽國(都址系今河南光山)。

晉朝永嘉年間發生內亂,北方人渡淮南移。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國司馬獲罪被誅,西陽國改置為西陽郡,郡址在邾城附近,轄西陽、邾、西陵、蘄春等縣。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在邾縣僑置豫州,五年,豫州僑遷蕪湖,西陽郡沿屬豫州。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在九江王英布舊城置南新蔡郡(今黃梅西南),轄蘄陽(即蘄春更名)及僑置4縣,屬南豫州,本區域始為兩郡并治。南北朝時武裝割據,域內建置更迭頻繁。

南朝宋分西陽郡置建寧左郡(今麻城西南)。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屬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南新蔡郡改屬江州。南朝齊時,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又置齊安郡,駐齊安(麻城西南),置安蠻左郡,駐木蘭(今紅安西南),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又置齊昌郡,駐齊昌(今蘄春)。南朝梁時,西陽郡仍屬郢州,并分西陽縣置信安縣。又在蒙蘢城(今麻城東北)置定州,在大活關(今大悟東)置湘州,在鹿城關(今紅安)置北江州。北朝占領江北時沿襲南朝舊制,北齊天保年間,曾在域內置巴州(今黃州地)、衡州(今麻城地)、羅州(今蘄春地)等,北周廢巴州置弋州,改羅州為蘄州,置永寧縣(今武穴市),并將置于黃城鎮(今黃陂東)的南司州改名為黃州。

隋朝統一全國,撤銷原置州郡,實行州縣兩級制。開皇五年(公元585年),移置黃州于衡州,分設黃州、蘄州總管府,本域分屬兩府。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兩府為兩州,將永興改為新蔡縣,永寧并入齊昌縣,兩陽并入南安縣,在義城置羅田縣。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南安為黃岡、齊昌為蘄春、新蔡為黃梅、梁安為木蘭、

 信安為麻城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將兩州改為兩郡,黃州改為永安郡,治所移駐黃岡(今新洲屬地),轄黃岡、黃陂、木蘭、麻城4縣;蘄州改為蘄春郡、治所駐蘄春,轄蘄春、浠水、蘄水、黃梅、羅田5縣。本區域仍為兩郡并治。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永安郡改為黃州,且置總管府(武德七年改為都督府)轄黃岡、堡城(由黃岡分置)、陽城(由麻城分置)。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蘄春郡為蘄州,轄蘄春(含蘄水)、蘭溪(由浠水更名,含羅田)、永寧(由蘄春分置)縣。并在麻城置亭州;在黃陂復置南司州;在黃梅置晉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銷南晉州、亭州、南司州、屬地分屬黃州、蘄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銷都督府,天寶元年(公元724年)改黃州為齊安郡,蘄州為蘄春郡,兩郡并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兩郡為兩州,均屬淮南道。時黃州仍駐黃岡,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蘄州駐蘄春,轄蘄春、蘄水、廣濟、黃梅4縣。兩州并治。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黃州治所遷今駐地長江邊。五代時,黃蘄二州先后屬楊吳、南唐和后周,其州縣隸屬仍沿襲南朝舊制。

 宋朝仍為黃州、蘄州并治,先屬淮南路,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屬淮南西路。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曾分蘄水縣置羅田縣,后廢。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蘄州治所遷至今蘄州、轄蘄春、蘄水、廣濟、黃梅4縣。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蘄水縣置英山縣。黃州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后歷經元、明、清代,黃、蘄二州治所駐地不變。  

元代改兩州為兩路,各設總管府,兩路并治。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復置羅田縣;十五年(公元1278年)英山劃屬安徽六安州。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在黃州設黃蘄州宣慰司,轄黃州、蘄州、光州3路。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92年)均改屬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屬河南江北行省。黃州路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蘄州路轄蘄春、蘄水、廣濟、黃梅、羅田5縣。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黃州路、蘄州路為黃州府、蘄州府,兩府并治,同屬湖廣行省,并在黃州修筑城池。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蘄州府為州,撤銷蘄春縣,政歸蘄州直理,蘄州仍轄其他各縣,與黃州府同屬湖廣布政司,不久改屬河南。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蘄州僅代轄廣濟、黃梅兩縣,屬黃州府管轄,自此以后蘄州與黃州合二與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黃州府仍劃屬湖廣布政司。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置黃安縣。到此,黃州府轄有黃岡、麻城、黃陂、黃安、蘄水、羅田、廣濟、黃梅8縣和蘄州。

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蘄州不再轄縣,黃州府屬湖北布政司,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黃陂縣劃屬漢陽府,黃州府轄黃岡、黃安、麻城、羅田、蘄水、廣濟、黃梅7縣和蘄州(此即所謂“黃州八屬”)。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黃州府,改蘄州為蘄春縣。各縣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后又改名為鄂東道、江漢道),十五年(公元1926年)廢道,各縣直屬湖北省政府。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域劃為省三、四行政督察區,各設專署,為湖北省政府輔助機關。三專署駐蘄州,轄蘄春、廣濟、黃梅、蘄水、羅田和本年從安徽劃入的英山縣;四專署駐黃安,轄黃安、黃岡、麻城和劃入的黃陂縣,又于第二年初分置禮山縣,亦屬四專署管轄。二十二年(公元1935年)六月,改蘄水縣為浠水縣。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月,第三、四行政督察區在蘄州合并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第二年元月治所遷黃州。抗日戰爭時期,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元月,第二行政區署在黃岡縣北部的黃土嶺改組為鄂東行署,代行省政府職權,并先后增轄孝感縣和第三行政區。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抗戰勝利,鄂東行署遷回黃州,恢復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在*共產黨領導下,本域1922年開始建立黨組織,1927年黃麻暴動,成立黃安縣農民政府,1931年,紅四方面軍攻克黃安,改黃安縣為紅安縣。相繼成立紅安、麻城、黃岡、蘄春、廣濟、黃梅等縣蘇維埃政府。抗戰時期,1941年成立黃岡(中心)縣抗日民主政府及豫鄂邊區行政公署。1943年成立長江行政專員公署。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成立鄂豫行署第四、五專署,各縣也先后成立人民民主政府。四專署轄黃岡、新洲、麻西、麻東、浠水、羅田等縣,五專署轄蘄南、蘄北、廣濟、黃梅、英山等縣。1949年3月至5月中旬,本域各縣相繼解放。5月初,第四、五專署在浠水合并為黃岡行政區專員公署,6月更名為黃岡區行政公署,7月遷黃州。轄黃岡、麻城(麻東、麻西合并)、羅田、英山、浠水、蘄春(蘄南、蘄北合并)、廣濟、黃梅8縣。黃岡縣治所駐團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5月,黃岡區行政公署更名為黃岡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所機構。6月,分黃岡縣置新洲縣。1952年6月,大治、陽新、鄂城、黃安4縣劃歸黃岡專署管轄。8月,分置兵堡縣,9月更名為勝利縣,黃安縣復名為紅安縣。1955年5月,專署更名為黃岡專員公署,8月,撤銷勝利縣,10月,黃岡縣駐地由團風遷黃州。1959年元月,大冶劃屬黃石市,1965年9月,鄂城、陽新兩縣劃屬咸寧專區。“文化大革命”期間,以黃岡專區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作為專區領導機關。1968年元月,成立黃岡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11月撤銷,設黃岡地區行政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1979年12月,鄂城縣劃歸黃岡地區,并建置鄂城市,亦駐鄂城。1983年10月,劃鄂城縣、市及黃岡縣的黃州鎮,建地區級鄂州市,直屬省政府管轄,同時,劃新洲縣屬武漢市。1986年7月撤銷麻城縣,設麻城市。1987年5月,撤銷鄂州市黃州區,恢復為黃州鎮,復歸黃岡縣。12月,撤銷廣濟縣,設武穴市。1990年12月,撤銷黃岡縣,設黃州市。黃岡地區行政署轄黃州、麻城、武穴3市和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6縣。1995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黃岡地區和黃州市,設立地級黃岡市,治所駐黃州。并建置團風縣和黃州區。

行政區劃/黃岡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5月,黃岡區行政公署更名為黃岡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6月,分黃岡縣置新洲縣。1952年6月,大冶、陽新、鄂城、黃安4縣劃歸黃岡專署管轄。1955年5月,專署更名為黃岡專員公署,8月,撤銷勝利縣,10月,黃岡縣駐地由團風遷黃州。1959年元月,大冶劃屬黃石市,1965年9月,鄂城、陽新兩縣劃屬咸寧專區。 

 1968年元月,成立黃岡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11月撤銷,設黃岡地區行政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1979年12月,鄂城縣劃歸黃岡地區,并建置鄂城市,亦駐鄂城。1983年10月,劃鄂城縣、市及黃岡縣的黃州鎮,建地區級鄂州市,直屬省政府管轄,同時,劃新洲縣屬武漢市。 

1986年7月撤銷麻城縣,設麻城市。1987年5月,撤銷鄂州市黃州區,恢復為黃州鎮,復歸黃岡縣。12月,撤銷廣濟縣,設武穴市。1990年12月,撤銷黃岡縣,設黃州市。黃岡地區行署轄黃州、麻城、武穴 3市和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6縣。

 1995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黃岡地區和黃州市,設立地級黃岡市,治所駐黃州。并建置團風縣和黃州區。

 黃岡市下轄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團風縣、浠水縣、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黃梅縣、紅安縣、龍感湖管理區。

地理環境/黃岡市

地理位置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為:東經114°25′至116°8′、北緯29°45′至31°35。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江相望。 

地貌地形

黃岡北部和東部為大別山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中部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崗地;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多湖泊,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長江。黃岡市自北向南逐漸傾斜、東北部與豫皖交界為大別山脈,主脊呈西北—東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羅田、英山的天堂寨主峰海拔 1729米,為黃岡市*點。黃岡中部為丘陵區,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寬丘廣、沖、垅、塝、畈交錯。南部為狹長的平原湖區,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間,河港、湖泊交織,500畝以上湖泊38個。發源于大別山脈的舉水、倒水、巴水、浠水蘄水和華陽河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經市域匯入長江。

氣候條件

黃岡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光熱界線分明。

自然資源/黃岡市

土地資源
據第二次土壤普查統計:全市耕地587.89萬畝,園地46.33萬畝,林荒地1035.27萬畝,水域269.78萬畝,難利用地125.88萬畝,其他用地597.09萬畝。2005年有耕地31.8613萬公頃,年內減少1.6054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949年1.99畝,1978年0.94畝,1988年0.80畝,1991年0.75畝,1997年0.67畝,1998年0.66畝,2005年0.66畝。 

水利資源
水資源總量為106.6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33.4萬干瓦,其中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4.14萬干瓦,年發電量7.06億度。長江多年過境客水每年7200億立方米,可供沿江利用。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庫1005座,總庫容50.88億立方米,塘堰26.3萬口,蓄水4.75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46600公頃。

地熱資源豐富,已發現12處,英山湯河、羅田三里畈、蘄春桐梓等處溫泉已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
全市已探明礦種50余種、多種礦床點230余處。其中非金屬礦23種,主要有螢石石英石磷礦石花崗大理石等。磷礦石儲量5000萬噸,主要分布在黃梅、武穴。紅安螢石礦是全國三大螢石礦之一,儲量在200萬噸以上。蘄春等地的硅石礦儲量在500萬噸以上,含硅量達98%以上。花崗石、大理石遍布團風、浠水、羅田、麻城、武穴,分布面積3000平方公里。巴水、浠水、蘄水、倒水、舉水5條河流是長江中下游*黃砂基地,僅浠水境內儲量即在5億噸以上。金屬礦有鐵、錳、鉻、金紅石、銅、鉛、鋅、鉬、金以及稀有金屬鈮、鉭、鋯等。其中鐵、金紅石、鉛、鋅及金的儲量較豐富。境內有金礦5處,分布在蘄春、羅田、浠水、團風、黃州等縣區。巴水、浠水、蘄水等河流中有豐富的鐵砂,其中以巴河的質量*。

生物資源
全市有木本植物575種,其中用材林樹種128種、經濟林樹種84種、園林綠化樹種116種。珍稀樹種有垂枝金錢松黃山松華山松銀杏紅山茶肉桂楠木香果樹等41種。全市有林地51850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4%。

主要野生動物有綠毛龜穿山甲水獺靈貓金錢豹白頭鶴綠頭鴨白冠長尾雉等40余種;野生植物1112種,其中可開發109種(纖維類17種、油脂類15種、淀粉類17種、芳香類12種、栲膠類14種、藥材類34種)。蘄春的蘄龜、蘄蛇、蘄竹、蘄艾,黃梅的晉梅,英山的桔梗,羅田的茯苓、團風的苦荊茶,以及山區的豹、麝、靈貓、大猊、穿山甲、豪豬、白冠長尾雉等,皆屬珍稀動、植物或名貴中藥材。專家考證認為,羅田還是野梅的原始產地。

人口民族/黃岡市

人口

 2005年全市總人口726.34萬人。其中,男381.04萬人,女345.30萬人。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3.5‰。其中,黃州區總人口36.69萬人;團風縣總人口36.57萬人;紅安縣總人口65.41萬人;麻城市總人口116.28萬人;羅田縣總人口59.50萬人;英山縣總人口40.86萬人;浠水縣總人口103.81萬人;蘄春縣總人口96.57萬人;武穴市總人口73.11萬人;黃梅縣總人口95.15萬人;龍感湖管理區總人口2.97萬人。

民族

漢族為主,散居有回、壯、滿、土家、蒙古、苗、藏等25個少數民族。

經濟/黃岡市

數據

行政區劃地區生產總值(2013年)
黃岡市
1332.55億
黃州區
157.61億
團風縣
64.35億
浠水縣
165.24億
麻城市
203.40億
紅安縣
107.67億
羅田縣
95.75億
英山縣
71.26億
蘄春縣
162.36億
武穴市
202.24億
黃梅縣
148.83億

綜合

 2013年,黃岡市地區生產總值133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產業增加值356.7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521.28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454.48億元,增長11.9%。黃岡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28.64∶38.06∶33.3調整為26.77:39.12:34.1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營利性服務業分別增長8.0%、7.6%、4.2%、17.5%、10.2%和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314元。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03.0%,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2%、居住類上漲3.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3%、煙酒類上漲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7%、交通和通訊類上漲0.9%,衣著服裝類價格上漲0.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32.55億元,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65億元,增長13.8%;全口徑財政收入189.46億元,增長22.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9.98億元,增長27.1%;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6.3%。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農林牧漁業

2013年黃岡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2.22億元。糧食種植面積804萬畝;棉花種植面積80.1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75.99萬畝。種植業總產值268.05億元。糧食總產量318.98萬噸,其中:小麥18.49萬噸;稻谷266.52萬噸;棉花產量8.62萬噸;油料產量55.39萬噸,增加2.72萬噸;蔬菜產量279.55萬噸;水果24.05萬噸。
2013年黃岡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總數達到12處,其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有12處。完成造林31.49萬畝,育苗1.03萬畝,封山護林9.1萬畝。
2013年黃岡市畜牧業總產值184.59億元,增長6.7%。肉類產量58.44萬噸,增產1.64萬噸,增長2.88%,其中,豬肉產量37.71萬噸,增長6.44%;禽蛋產量58.22萬噸,增長5.2%;生豬出欄507.02萬頭,增長4.86%;牛出欄48.39萬頭,增長6.3%;山羊出欄73.04萬只,增長6.0%;家禽出籠6054.09萬只,增長5.5%。
2013年黃岡市漁業總產值60.74億元,增長7.5%。水產品產量47.83萬噸,增長5.3%,其中:魚類41.94萬噸,增長5.27%。

工業

2013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34家,比上年增加25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13.65億元,當年凈增51.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6.45億元,增長12.4%;國有企業增加值3.54億元,增長6.6%;集體企業增加值3.73億元,下降2.1%;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6.6億元,增長17.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301.78億元,增長16.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42.93億元,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55.08億元,增長6.3%;輕工業增加值169.53億元,增長15.7%;重工業增加值244.12億元,增長12.5%。
黃岡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5.2%,實現營業收入1336.94億元,增長23.0%;利潤總額54.1億元,增長49.62%;稅金總額36.83億元,增長21.9%;總資產819.68億元,增長28%。
黃岡市建筑業單位數229家,比上年增加28家,總產值634.47億元,增加145.44億元,增長30.4%。實現增加值110.52億元,增長12.1%。建筑單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053.9萬平方米,其中:招投標承包面積3269.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8.7% 。

社會/黃岡市

科技

2013年黃岡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5家。建立了8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5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7家省級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1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省級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企業。與武大、華科等20所重點高校、科研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56名專家陳偉市政府咨詢委員,開展了三批實習實訓活動,吸引72所高校2萬多名學生報名。黃岡市科技特派員總數達到901人,新建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164個,創辦企業54家,建立經濟合作組織121家。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389項,新品種250個。創辦合作社或各類專業技術協會322個,市級科技開發推廣機構6個,縣級科技開發推廣機構72個。有15個示范基地和15個示范企業入選全省100家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和100家示范企業。培訓農民技術骨干50.2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4.8萬多份。2013年黃岡市申請專利1500件,授權專利500件。

民政

城鄉低保

2011年,黃岡市民政部門共調整類別15480人,新增低保對象69679人。至11年底,黃岡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54.28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14.56萬人,補助標準從2010年的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216元;農村低保對象擴面后為40.09萬人,比上年增加4.28萬人,保障標準從2010年的每年每人72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8.13億元,其中發放城市低保金3.67億元。

醫療救助

2011年全年黃岡市共發放醫療救助資金9203多萬元,其中資助參合參保57.52萬人,支出救助資金1635萬元。大病救助25322人,支出資金7075萬元,人均2768元,門診救助20377人,支出資金493萬元,人均201元。

五保供養

2011年,黃岡市各級民政部門共計投入資金2700多萬元對農村福利院進行維修改造。黃岡市共有五保對象42083戶、42724人,應保未保19416人,共發放五保供養資金7922萬元。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調整農村五保對象的供養標準,從1月份起,五保供養標準調整為每人每年集中供養2100元、分散供養1600元。

衛生

 2011年,黃岡市衛生機構共有總資產381.28億元,衛生機構房屋建筑面積193萬平方米,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6億元。黃岡市衛生機構總數845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總數18371張,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8.07%,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為71.25%。黃岡市在崗職工3363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663人。黃岡市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為2.78張、1.41人、1.23人,同比有顯著增長。黃岡市孕產婦死亡率9.22/10萬,嬰兒死亡342例,嬰兒死亡率4.8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72‰,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73‰,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1.95‰,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88.5%,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0.14/萬。

體育

 2011年黃岡市體育局先后獲得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省體育系統目標考核先進單位、全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第三屆運動會突出貢獻獎、市法治建設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市文明城市創建先進單位、市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先進單位等多項稱號。

文化/黃岡市

群眾文化活動

2011年,黃岡市市區持續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村組文化、校園文化活動,圍繞“正月十五鬧元宵”、“六一兒童節”、“建黨90周年”、“建軍84周年”等節日主題,相繼主辦大型廣場文藝演出4場,舉辦黃岡市紀念“建黨9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發揮社區“大家樂”活動的影響力,組織“平安進萬家”社區“大家樂”文藝展演活動;組織承辦“湖北名歌大家唱·黃岡篇”活動;各縣市區圍繞“建黨90周年”相繼開展文藝演出活動。黃梅縣舉辦第二屆*·湖北黃梅禪宗高峰論壇文藝演出;紅安縣舉辦大型紅色交響音樂會;武穴市、蘄春縣舉辦紅歌大獎賽;英山縣舉辦茶葉節專場演出;羅田縣舉辦*·羅田板栗科技節大型文藝演出活動;浠水縣舉辦浠水文化周。全年黃岡市文化部門組織專業院團送戲下鄉1307場,其中惠民演出100余場,共有11家劇團(院)獲全省“文化惠民、免費看戲”先進集體稱號,3人獲全省“文化惠民、免費看戲”先進個人稱號。全年共接待各類參觀團體400余批,觀眾近90萬人次;特邀省、市知名專家,舉辦舞蹈、聲樂、器樂、美術、書法、攝影、文學等培訓300班次,免費培訓12000余人次。

圖書館

全年黃岡市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90.2萬人次,外借圖書233.5萬冊次,舉辦各種讀者活動127次;開展“書香進社區、進校園、進學校、進軍營、進企業”等惠民活動,建立館外流動服務點237個;成功申報1項《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項《湖北省珍貴古籍名錄》,市圖書館獲批“湖北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市圖書館成功入選文化部、財政部“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批建設單位,并加入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11年,黃岡市先后成功申報《黃梅禪宗祖師》、《李時珍傳說》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東坡傳說》等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草綱目》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黃岡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增至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增至22項;市文化局與黃岡師范學院聯合成立黃岡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岡宣言》;設計制作《黃岡民俗文化展》、《黃梅挑花文化展》等一批展覽;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代表傳承人參加“第三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展演、“歡樂春節——荊楚文化走澳新”、“湘鄂織繡工藝作品展和技藝傳承研討會”等活動;浠水縣、黃州區、團風縣、黃梅縣、羅田縣勝利鎮、紅安縣被省文化廳命名為2011-2013年度“湖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中,黃梅縣(黃梅戲、黃梅挑花)、黃州區(農民畫)、紅安縣(紅安刺繡)被文化部命名為2011-2013年度“*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黃梅戲

2011年,湖北省黃梅戲劇院3次進京匯報演出。5月21日,大型現代黃梅戲《李四光》首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李兆焯等中央領導觀看演出。7月4日至5日,黃梅戲《東坡》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演出結束后,劇組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就劇本創作、人物表演、音樂配器等方面傾聽專家意見。黃梅戲《李四光》入選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該劇于7月24日、25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兩場。黃梅戲經典劇目在京演出期間,受到國內外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擴大了黃梅戲發源地的知名度,提升了黃岡文化的影響力。

文化館

2013年,黃岡市建有文化館12個,群藝館1個,實際使用房屋建筑面積2.23萬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2個,實際使用房屋建筑面積2.78萬平方米,藏書總數為190.5萬冊,文博單位30個,實際使用房屋建筑面積7.23萬平方米,文物藏品總計14.7萬件。電影發行放映公司4家,城關電影院12家;縣級以上新華書店11個。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工程”和“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進展順利,數字電視實現整體轉換。廣播覆蓋率98.01%,電視覆蓋率98.09%。文化惠民工程進展順利,建成標準農家書屋4388個,建成鄉鎮文化站129個。

 

宗教

黃岡是*禪文化的發祥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共有宗教團體20個,甲類宗教活動場所349處,乙類宗教活動場所164處,其中佛教場所351處,道教場所147處,有宗教教職人員2000余人,信教群眾40多萬。

教育/黃岡市

唐代,永寧(今武穴市)司馬道信受佛教禪宗三祖僧璨傳衣缽,居黃梅破額山,黃梅弘忍受道信傳衣缽,移居黃梅東山,創立“東山法門”,是為禪宗四祖、五祖。道信門徒五百,弘忍門徒逾千。會昌二年(842),杜牧出任黃州刺史,在其《黃州刺史謝上表》中,謂此地“風俗謹樸,法令明具,久無水旱疾疫,人業不耗,謹奉貢賦,不為罪惡”。

慶歷四年(1044),蘄州、黃州始有教授,辦學訓導生徒。元豐三年(1080),蘇軾謫居黃州,四年中,卜居躬耕,寫下了《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等千古絕唱,達到文學創作高峰,為*文學作出了*貢獻。宋代境內有蘄水名醫龐安時,另一建樹*是生卒于今英山的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乾道六年(1170),陸游入蜀過黃州,說“自杜牧、王元之出守,蘇東坡、張文潛謫居,遂為名邦。”(陸游《入蜀記》)

明、清兩代,府、州、縣均建有學宮,并建有書院50多所。明代思想家李贄在黃安(今紅安)、麻城講學、著書達18年。

明代276年中,黃州府考中進士328名,舉人1465名。《明史》有傳即有46人,其中有開國功臣蘄州康茂才,首任戶部尚書、卓有理政才能的蘄水楊思義,歷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的蘄州李時珍,時稱神醫、后被封為醫圣的羅田萬密齋,詩文名重當時的黃岡王廷陳,上《兩臺疏》申請建黃安縣的耿定向等。

清代黃州知府于成龍政績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擁戴,被朝廷嘉譽“清官*”。域人劉子壯、陳沆中狀元,帥承瀛、陳鑾中探花,金德嘉中會元,分別占清代湖北省中狀元、探花、會元的2/3、2/5、1/4。僅嘉慶至咸豐3朝65年中,黃州府即考中進士86名,舉人466名。

 廢科舉后,黃岡新學興起,黃州府設有中學堂1所,高等、兩等、初等小學堂593所,師范傳習所(初師簡易科)2所,實業學堂8所。民國時期,戰亂頻仍,民生艱難,教育事業仍有緩慢發展,革命根據地的教育則發展較快。

 建國后,黃岡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行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978所,其中大中專學校22所,普通中學366所,小學3800所。一批骨干學校富有特色。黃岡師范學院是境內本科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000多人,設有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系、音樂系等15個院系,英語、教育技術專業是全國同類院校教改牽頭單位,文學院*古代文學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學院有一批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先進實驗室和省級優質課程。學院國院交流廣泛活躍,已與美、英、澳、日、加等國的10多家高校與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常年有外籍老師任教講學,2002年開始招收留學生。黃岡中學是湖北省重點中學,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奮進”的優良校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數、理、化學科全國競賽成績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獲獎總人數2800多人,其*家獎900多人。在國際數、理、化奧賽中累計獲6金、4銀、1銅共計11枚獎牌。

政治/黃岡市

 2013年4月26日,陳安麗任黃岡市委副書記、黃岡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成為黃岡市首任女市長。

交通/黃岡市

 黃岡市境內擁有京九、合九及漢麻聯絡線三條鐵路316.1公里,公路總里程22022.49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198公里,舉水、倒水、巴水、浠水、蘄水和華陽河六大水系貫穿全境。

 黃岡市列入省冊公路里程8340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142公里,一級公路111公里,二級公路1245公里,三、四級公路4470公里,等外公路2372公里;按路面等級分,高級路面705公里,次高級路面1814公里,中級以下路面5921公里。黃岡市擁有貨運站4個,年吞吐量1000萬噸,客運站37個,年發旅客3800萬次。

黃岡市擁有碼頭泊位160個,年通過能力1160萬噸。

旅游/黃岡市

綜合概述

黃岡黃岡市現有國家AAAA級風景區8家,分別是: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浠水三角山、麻城龜峰山、麻城烈士紀念園、李先念故居紀念園、羅田天堂寨、英山吳家山、英山桃花沖。

國家AAA級風景區12家,分別是:東坡赤壁、紅安天臺山、麻城杏花村、麻城五腦山、麻城博物館、武穴橫崗山、羅田薄刀峰、蘄春三江、伊利、李四光紀念館、鄂人谷、七里坪、英山烈士陵園。

國家AA級風景區8家,分別是:聞一多紀念館、李時珍紀念館、浠水博物館、武穴仙姑山、團風大崎山、浠水斗方山、麻城乘馬會館、五祖寺。

蘄春李時珍墓和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群、四祖寺毗盧塔、東坡赤壁等,先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安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名勝景點

橫崗山

橫崗山在蘄春、武穴交界處。重巒疊嶂,宛如龍臥其巔,故名“橫崗”。

唐開國功臣尉遲恭有游山碑文尚存。寺廟景觀有真武殿、圣母殿、祖爺殿、玉皇殿、云蓋寺。其他景觀有觀音井、滴水泉、太陽廟、石牌坊、托日石、龍頭石、雞冠石、舍身崖、仙女召鹿崖、摸魚池、龜馱八卦石、教佛嶺、天柱峰及一、二、三天門等。橫崗山寺廟始建于隋初,禪宗四祖道信幼年曾在此出家,卓錫七年。當年修煉時在石壁上留下的指印以及石凳、石椅、石屋至今仍在。唐宋時佛道合一,山上佛寺道觀極一時,有“廟宇七座,殿廂塔室七十余間”。 1990年新落成之靈隱寺大雄寶殿,又使香火漸盛,每年來山上進香觀光者多達數十萬余人。

革命之鄉/黃岡市

黃岡人民素有革命傳統,歷代革命斗爭綿延不斷。元朝末年,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波瀾壯闊,擁眾百萬,征戰半壁江山,建立天完國政權。明朝末年,張獻忠、李汝才率領農民起義軍入境,轉戰9年,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僅麻城即有5.7萬人參加義軍。清朝初年,羅田王火鼎、麻城周承謨等聚眾抗清,建立“蘄黃四十八寨”,堅持斗爭8年。辛亥革命爆發,黃岡人民積極響應,黃岡200多人直接參加武昌起義,黃州是湖北最早光復的地方,不少革命志士加入同盟會,同知會等革命團體,王漢、張振武、詹大悲、田桐、居正等為辛亥革命作出突出貢獻。*共產黨誕生后,黃岡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革命斗爭風起云涌、前仆后繼。*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境內中共地方組織迅速發展,農民運動蓬勃興起,共有農協會員60.9萬余人,占全省農協會員22.6%。土地革命時期,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建立了紅色政權,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一軍、紅十五軍、紅四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先后在此組建、重建或改編。抗日戰爭時期,先后在此組建了抗日游擊第五大隊、第八大隊。解放戰爭時期,黃岡人民積極支援劉鄧大軍轉大別山和第二、四野戰軍渡江戰役,迎來全境解放。徐向前元帥在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一書中寫道:“大別山區飄揚、武裝斗爭從未間斷,一直是我黨我軍的重要根據地之一。”黃岡人民為黨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40多萬黃岡人民為革命獻出生命,其中在冊烈士37486人。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杰出人物。1955~1965年國家授銜的將帥中,黃岡籍有103人(不包括行政區劃變動劃出的15人),其中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8人,中將17人,少將76人。紅安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中共中央軍委1989年確定的33位軍事家中,黃岡有李先念王樹聲林彪3人。

特產/黃岡市

羅田板栗

羅田板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維生素B脂肪酶等,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補腎、治腹、瀉(煨食)等功效。羅田為我國板栗主要產區,1998年板栗年產量達2000萬公斤,位居全國*。縣食品廠生產的板栗產品曾獲外貿部出口產品優良證書和國家經貿委金龍獎,其產品行銷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羅田縣板栗在春秋、戰國以前即開始有人工種植。品種多,色味獨特,產地分布于全縣各地,但其產品外銷售均冠以“羅田板栗”。“金魁栗”、“油栗”、等品種名揚全國,遠銷日本,并被譽為“人生果”。 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通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后認為羅田板栗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

麻城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主要產于麻城市東部山區的木子店、東西城等地,因而又叫東山老米酒。系用糯米和特制酒曲釀造而成,色澤清亮,味道淳甜,質濃而不傷脾胃,經有關部門化驗,該酒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健脾胃,舒筋絡,消痛化瘀的功能。配以中草藥,還能祛治風濕,醫治癱瘓。因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當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數我”的說法。

武穴山藥
山藥含有糖、蛋白質、鉀及氨基酸、維生素等18種營養成分,煨制食用,香氣四溢,風味獨特,具有滋陰、利肺、健腎、健胃、止泄痢、化痰涎、潤毛發等功效,是很好的食物藥。

武穴種植山藥有300余年的歷史,尤以龍坪山藥為*,號稱“龍藥”,其次為梅川、橫崗百園等地。武穴山藥*年總產量200萬公斤,行銷鄂東各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英山茶葉
英山茶葉以其條索緊細、色澤嫩綠、清香宜人深受客戶歡迎,早在唐代就是宮廷貢品。英山位于大別山主峰側旁,海撥高,濕度大,氣溫適宜,家家戶戶古來就有種茶習慣。其主要產品有“英山銀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長沖炒青”等。1987年湖北茶葉評比,9項名茶英山囊括5項。“吉峰毛尖”茶被評為部優產品。茶葉現已成為英山縣主要商品之一。自1992年4月起,英山縣將每年的農歷谷雨定為茶葉節,以后年年舉辦。每年茶葉節,全國各地茶商蜂擁而來。1998年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了700萬公斤以上。

羅田茯苓茯苓,亦名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面。伏靈之名出于《史記?龜策列傳》,傳云:“所謂伏靈者,在警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淮南子》也載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絲。”李時珍說:“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之狀,山人亦時見之,非菟絲子之菟絲也。注淮南子者,以菟絲子及女蘿為說,誤矣。”

 茯苓為擔子菌綱,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靠吸收松木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生長。嫩時白棉絨狀,成熟后呈棕褐色皮狀。李時珍說:“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堅如石者,絕勝。其輕虛者不佳,蓋年淺未堅故耳。”現仍有野生,但主要靠人工培養。

據《本草綱目》載:茯苓“主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甚至有人說它“通神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上品仙藥也。”宋蘇頌著《集仙方》,把茯苓酥描述為“日食一枚,終日不饑。”慈禧太后曾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餅”供膳,并以此賞賜王公大臣。

茯苓的主要成分,目前已知的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麥角甾醇、膽堿、組織氨、磷脂、蛋白質、酶等,是一種很有營養的有益健康的藥品。因此,久已失傳的茯苓食品近年又相繼上市,羅田縣九資河茯苓糖不久也將問世。

鄂東茯苓稱著全國,主要產區在羅田、英山、麻城。羅田生產茯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曾被譽為“茯苓之鄉”。一九三○年全縣總產達三百多萬斤,一九五六年曾達到四百二十五萬斤,一九八三年下降到六十一萬斤,羅田、英山、麻城三縣總產也不過一百一十二萬多斤。茯苓的商品規格,羅田、英山、麻城各有特色。英山出口片類,以潔白勻凈著稱;麻城以塊類方正整齊見長;羅田以個苓堅實皮細聞名,藥用性能好,曾有九十六斤重的“茯苓王”,在廣州博覽會上展出,許多外商驚嘆不已。

糯米堆花酒
該酒采用純糯米,運用傳統制酒工藝制造而成。斟入酒杯或搖動杯中酒,酒液濺起小花環,一個迭一個,持續時間較長,又因原料是糯米故名糯米堆花酒

 五祖牌糯米堆花酒,是黃梅縣酒廠生產的一種優質小曲酒,原名陳年米酒、燒酒,亦稱藥曲白酒,已有五百余年的生產歷史,系采用純糯米、薄荷、橙皮、桂枝等三十多味中草藥,精工配制發酵,用“五祖寺”的碧玉流泉水釀造的。其工藝典型,具有無色透明,醇和味正,蜜香清雅,芝麻香型的特點。把酒盛在容器內搖動,出現一層層透明的珍珠狀酒花,經久不散,故名堆花酒。

該酒還具有補益氣,強腎健身、通血脈、厚腸胃、潤發膚、散冷氣,益精神之功能。明朝詩人汪美云游黃梅四祖寺時,寫下了“老僧風味別,對竹倒清醅”的詩句。

 一九七五年,黃梅縣酒廠組織技術研究,吸取民間傳統工藝的精華,改選配方,改進工藝流程,使生產更加科學性,質量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九年相繼在中南五省酒類品評會上獲得好評。堆花酒的總醛和含鉛量等六項理化指標都低于部頒標準,一九八0年在全國酒類質量檢驗和品評會上,通過國家和全省評酒委員們的品嘗和檢驗,在同類酒中名列全省*。

羅田楚香酒
羅田“楚香牌楚香酒”系湖北楚香酒廠生產。它色清透明、清香純正、醇甜適口、窯香濃郁、回味悠長,為湖北品酒 。自1982年以來一直蟬聯湖北同類產品*名,1984年以來一直榮獲湖北省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以來連續五屆榮獲湖北省消費者滿意杯金獎。并曾獲得1997年湖北省工業精品名牌產品展銷會金獎、第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釀造品稱號等榮譽。

 湖北楚香酒廠位于羅田縣鳳山鎮義水河畔,始建于1952年,擁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現已建成曲酒、酒精、包裝、食品飲料、礦泉水5個分廠,擁有白酒、酒精、大曲、滋補酒、果露酒、汽水、紙箱、礦泉水等8條生產線。白酒、礦泉水年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

蘑菇
蘑菇亦稱“洋蘑菇”,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科。傘蓋真菌類植物的通稱。可食的蘑菇種類繁多,生長在鄂東各地的有:香菇、松菇、平菇、木梓樹菇(羅田稱“八擔柴”)、鳳尾菇、麥黃菇等。其子實體群生或叢生,傘蓋有大有小,初呈扁球形,后平展,表面不粘,白色、灰色、黃色、褐色均有。傘柄圓柱形,與傘蓋同色,菌褶初為淡紅色,后變紫褐色。菌肉厚而緊密。天然蘑菇生于夏秋兩季連陰雨后,生長期三到五天。人工可以在室內培植,常以馬、牛糞和稻草為培養材料。鄂東沿江各地多用棉子殼,山區各地多用鋸木屑作培養植本。菌絲適宜溫度在16~22℃之間。食用菌人工培育的原料很多,在鄂東主要有三類,一是闊葉樹段或鋸末(如花??樹、板栗樹、梧桐、槐樹等),可用以培育香菇黑木耳銀耳平菇等;二是農作物秸桿(如稻草、麥草、玉米芯、棉籽殼等),用以培育蘑菇、草菇,平菇等;三是工業生產的下腳料(如廢棉花、甘蔗渣、木屑、廢紙、沼氣渣等),用以培育草菇、蘑菇、猴頭、平菇等。

蘑菇味美,我國人民早就知道。周秦之際的《呂氏春秋》說:“味之美者,越駱之菌。”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除方其味美外,還介紹它的烹飪方法。北宋詩人黃庭堅把它比作“樹雞”、“鵝掌”、“鱉唇”,有詩曰“驚雷菌子(蘑菇)出萬釘,白鵝拆掌鱉解甲”、“薪者得樹雞,美盂味南烹”。還有以“地雞”、“桑鵝”、“楮雉”作比的。它不僅味美,而且營養極為豐富。據化驗分析,它含蛋白質鮮品為7.2~49.1%,比雞肉、雞蛋的含量還高。所含的傘菌氨酸、口蘑氨酸、鵝膏氨酸以及香菇菌素、雞油菌素、野菇菌素等也不少。它的“食療”作用比較顯著。《本草綱目》說“雞樅”有“益胃清神”、“治痔”之功效。《菌譜》說“松菌”有治溲濁不禁之療效。有的治慢性肝炎,有的能治眩暈、失眼、耳鳴、肢麻。天然菌可食,但須慎重。《本草綱目》說:“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凡煮菌,投以姜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李時珍說:“食肉不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礬,酌新水并咽之,不立愈。”

蘄春石英石

石英石礦,成分為二氧化硅,三方晶系,呈六方柱頭,質地堅硬。純粹的石英無色透明,叫水晶;乳白色叫乳石英;淺紅色的稱薔薇石英;煙黃色的稱茶晶;含雜質的,有紫、褐、淡黃、深黑等各種顏色,一般為乳白色、半透明的結晶體。石英是構成許多巖的重要成分。蘄春的石英儲量大,質量好,品位高,含硅量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八,居全國之冠。

 據礦產部門初步調查和勘測,蘄春全縣有五十八個石英石礦點,*礦點儲量約一千萬噸以上。全縣目前已探明的總儲量約二點三億噸。據建材部四○一地質隊、上海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武漢商品檢驗局等單位化驗的結果表明,蘄春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至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含鐵量在百分之零點二以下。石英石,工業上用來制造光學儀器、無線電器材、耐火材料、陶瓷等,是發展玻璃工業的根好原料。

 蘄春全縣有58個石英礦點,且大部分露出地表,可露天開采。蘄春石英石質量好,品位高,其含硅量達99.99%,居全國之冠,是制造高級玻璃不可多得的材料。蘄春縣目前正在進行初步開發,縣玻璃廠利用石英資源生產酒瓶、酒杯等玻璃制品。

娃娃魚
娃娃魚,學名大鯢,屬兩棲綱,大鯢科。因叫聲似小兒啼,故稱“娃娃魚”。它名之曰魚而非魚,也屬一怪。大鯢不是鄂東特有的,它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陜西等十七個省,棲生山谷的溪流中,大別山腹地經常可見它的足跡。一九八二年八月初,羅田縣山洪暴發,有一條身長達六十厘米、重十多斤的大鯢,沖到鳳凰關下的大路旁邊,一位農民獲得,后送縣一中喂養。

 大鯢是現存*兩棲動物。大者達一點八米長,重四、五十斤。背面呈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頭寬而扁,口大,齒成弧狀。鼻眼極小,位于頭的背面,無眼臉。身軀粗壯,尾側扁。四肢很短,前肢四趾,后肢五趾,趾間有微蹼。皮滑,頭部疣粒顯著,多數成雙排列。它體外受精,親體有護卵習性。生活在深山陰暗的溪流中,以魚、蝦為食。

茅山螃蟹

策湖出產的茅山螃蟹(湖在浠水,山在蘄春)、學名“中華絨鰲蟹”,以個大體肥、黃多味美聞名遐邇。據清光緒《蘄州志》載:“蟹出茅山下者,黃多而味甘,較它處為勝。”茅山螃蟹體重每只達半斤,黃多使它爬行時腹貼地,不象它處蟹肉鉗,螯支撐懸空。茅山螃蟹,最肥的季節在立秋前后,有“七月的尖,八月的圓”和“九月重陽,蟹子滿黃”之說。蟹肉氣寒味咸,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尤其是蟹黃(卵巢和消化腺)味更鮮,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高。蟹肉蟹膏中含有大量蛋白質(每百克含蛋白質十四點五克)、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還含有鈣、磷、鉀、鐵等成分。烹飪方法有醉、糟、醬、炒、清蒸等。蒸蟹先用清水將蟹殼外面的污物洗凈,放進鹽水浸泡一小時左右,讓蟹將腸里的細菌及臟物吐出,再換清水洗刷干凈。蒸蟹要熟透,熟透的標志是殼色變紅。如將蟹蒸熟,蘸以姜末、醋,同時噴點熱酒,既能殺菌,又能去寒,其味更鮮。據《本草經疏》記載,醋蘸熟蟹,食之能補骨髓,

滋肝陰,舒筋活血。茅山蟹還有散瘀血、抗結核的功能,對殺莨菪毒,解鱔魚毒,漆素養,治瘧及黃疸,或將其搗成膏涂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均有較好療效。浠水策湖一帶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朱元璋的大臣康茂才(蘄春人,官至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進階榮祿大夫,死后明封為蘄國公)回家省親,返京時,特將策湖的茅蟹帶到京城,送到御廚房做成蟹黃面,敬獻皇上,朱元璋吃后,稱贊:“這蟹黃色、味都好,妙極,妙極!”。

策湖產的螃蟹為什么這么好呢?主要是有個好的生態條件。策湖多眼子菜,苦草,其根脆多甜汁,湖內魚蝦多,是蟹的佳餌;加上湖底土質松軟,湖水清澈,日照時間長。這對茅蟹的生長均有利。清初年產兩、三萬斤;光緒二十九年建茅山閘后,產量降到兩萬斤左右;一九六四年茅山閘再次改建,堵死了江湖通道,幼蟹不能溯江入湖,加上圍湖開田,縮小了湖面,茅蟹瀕于絕跡。

著名人物/黃岡市

黃岡市著名人物一覽表

姓名生卒簡介
道信580-651佛教禪宗四祖。
弘忍601-675佛教禪宗五祖。
畢升?-1051活字印刷術發明者。
劉天和1485-1545明代兵部尚書。
李時珍1518-1593*古代偉大醫學家、藥物學家,被譽為“醫中之圣”。
劉侗約1593-約1636
明代散文家。
程明超1880-1947  
著名書法家。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
黃侃1886-1935國學大師,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李四光1889-1971*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
湯用彤1893-1964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副校長。
聞一多1899-1946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
王亞南1901-1969現代*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廈門大學校長。
廢名1901-1967文學家,“京派文學”鼻祖,北大教授。
胡風1902-1985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
徐復觀1903-1982  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家八大家之一。  
刑慕寰1915-1999當代亞洲最著名經濟學家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彭桓武1915-2007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之一,*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殷海光1919-1969*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
劉子壯1609-1652清朝湖北*狀元。
陳潭秋1896-1943無產階級革命家。
董必武1886-1975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副主席、代主席。
李先念1909-1992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主席。
王樹聲1905-1974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無產階級軍事家。
王宏坤1909-1993開國上將,人民海軍創建人之一。
韓先楚1913-1986*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郭天民1905-1970*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
周純全1914-1997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國防部長,北京軍區司令員。
陳錫聯1915-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副總理。
王近山1915-1978*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
劉華清1916-2011曾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李林1923-2002物理學家,*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湯一介1927-2014*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
劉醒龍1956-*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
周強1960-*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首席大法官。


類似“黃岡市”
與“黃岡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