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云南高校

西南林學院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西南林學院
網站熱點:
學生工作,學校概況,機構設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10:28
網站介紹:
西南林業大學 – 西南林業大學
網站百科

學校簡介/西南林學院


西南林學院地處有著“動植物王國”之稱的云南省,校址位于美麗春城昆明市,占地面積83.18公頃,與“世界園藝博覽園”毗鄰。學校發端于1939年成立的云南大學森林系。1978年經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云南林學院”,直屬原林業部管理。1980年開始招生,1983年更名為西南林學院。1991年,由距昆明市40余公里外的安寧楸木園村遷至現址。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結構及布局調整中,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 以地方管理為主。經過26年的奮發圖強、艱苦創業,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學科為主干,以生物環境學科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管等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教學型高等學校,同時也是我國西部地區*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林業院校。


 

 

歷史沿革/西南林學院

1958年8月,農學系與林學系從云南大學分出,成立昆明農林學院,校址在昆明北郊黑龍潭。歷經幾次分合,以搬遷到云南的北京林學院為基礎,于1973年組建云南林業學院,屬原林業部直接領導,面向全國招生,校址在安寧市溫泉鎮。北京林學院于1978年確定遷回北京,原國家教委和國家林業局批準云南林學院在原校址獨立建校,繼續辦學。經原林業部批準,云南林學院于1983年10月改名為西南林學院。原林業部于1985年批復同意西南林學院搬遷,1990年遷至現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龍寺300號)。根據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實施意見的通知》,將西南林學院管理體制由部屬院校調整為省部(局)共建,以省為主管理。自2000年9月起,西南林學院實行以云南省為主管理,納入云南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總體規劃,與省屬地方高校享受同等政策和有關待遇。2008年,國家林業局發文支持西南林學院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2009年,國家教育部同意在西南林學院基礎上籌建西南林業大學;2010年3月18日,國家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南林學院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2010年5月18日,西南林業大學正式成立。

辦學規模/西南林學院

學校建立有*研究中心1個、省級研究院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云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云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云南省高校實驗示范中心4個、云南省高校示范實驗室1個、云南省教學團隊6個、云南省竹藤科學創新團隊1個、云南省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云南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學校占地總計1800余畝,其中校園占地1204.1畝,教學實驗林場693余畝,校舍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圖書館藏書總計近158萬余冊,其中文獻館藏資源總計135萬余冊,電子圖書23萬余冊,有*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等12個中外文數據庫。

師資概要

圖書館學校以林學學科為主,生物環境類學科為特色,農、理、工等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實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輔以成人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等。立足云南、服務西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以服務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主、以服務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為主、以服務區域林業產業發展為主,用汗水和心血鑄就“紅土高原上的綠色人才搖籃”。

學校為*改革開放后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建設學科11個,本科專業71個,現有**類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云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云南省重點和重點建設專業8個,*精品課程1門,云南省精品課程16門,云南省雙語示范課程1門,建成云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云南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名師工作室省內訪問學者項目2項,云南省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1項,云南省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1項。2013年新增招生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 地理科學, 建筑學等3個專業。

學校教職工總數1178人。其中專任教師818 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48人,博士生導師18名,碩士生導師有345名;生師比為17.6∶1;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層次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國家林業局突出貢獻專家5人,云南省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享受國家林業局、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才18人,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6人,云南省教學科研帶頭人9人,云南省教學名師8人;有云南省教學團隊6個。學校現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5萬余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500余人,留學生100余人;各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冊學生8000余人;普通高等教育折合在校生規模達到2萬余人。

硬件設施

A 棟全景學校根據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優化布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有效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建設適應實踐教學需要的實習實訓基地。目前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70余個,滿足了各學科專業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

學校標本館被英國皇家植物園注冊為*十個世界大標本館之一,被國家林業局和云南省遴選為科普教育基地,擁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蟲等標本60余萬份,在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對外合作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1011人,其中教師739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114人,副教授28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6%。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9人入選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6人入選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6人入選云南省和國家林業局突出貢獻專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博士生導師10人。有2人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榮獲“省級優秀教師”稱號,1人榮獲“全國林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徐永椿教授由于在植物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榮獲*林業較高獎——梁希獎;楊元昌教授以其在野生動物保護與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榮獲荷蘭王國頒發的“金方舟獎”,被譽為“亞洲野生動物保護神”;楊宇明教授因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榮獲美國菲爾德博物館頒發的2004年度Parker/Gentry環境保護杰出創新獎,成為世界第九、亞洲*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經過多年發展,我校擁有了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學科優勢突出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竹類研究、森林保護、木質科學與技術等方面,居同類研究前沿;在園林規劃設計、生態旅游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昆蟲、鳥類、魚類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績。學校一直非常重視植物動物木材昆蟲、病理標本室的建設,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40余萬份館藏。其中植物標本的種類、數量、質量在國內位居前列,植物標本館于1992年被英國皇家植物園列為*10個入選世界大標本館之一。2004年,建成了設施先進、建筑面積達5984m2,集教學、科研及標本收藏為一體的標本館。主編的《云南森林》、《云南樹木圖志》,《云南森林病害》、《云南瓢蟲志》等多部專著,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獎勵。“九五”、“十五”期間,我校共有11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其*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90項。發表學術論文3000余篇,出版學術專(編)著110部、譯著6部。在研項目150項,研究經費2000多萬元。

院系設置/西南林學院

學校設有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園林學院、機械與交通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生態旅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藝術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人文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等16院2部。

2013年教育部批準新增加專業:漢語國際教育

林學院

林學院是西南林業大學成立最早的教學單位之一。主要開展森林培育與森林資源保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與開發利用、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活動。

學院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5人、講師41人,高級職稱人數占教職工總數的52.5%。教師中有“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4人,“云南省選拔培養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重點培養對象”1人。“森林培育與經營”云南省教學團隊1個,“竹藤科學”云南省創新團隊1個。

林學院現設有林學、林學(雙外語)、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森林保護)、地理信息系統、農學(藥用植物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8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擁有林學一級學科,以及二級學科林木遺傳育種學、森林經理學、植物學、森林培育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果樹學、野生動植物保護碩士學位授權,在讀碩士研究生500余人。并擁有國家*類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林學專業、云南省第三批重點建設專業1個,云南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個、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點學科1個、校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云南省高校雙基實驗室4個,云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和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校級重點實驗室2個。并設有云南社會林業與山地發展中心、生態工程研究所、木本生物質能源研究開發中心、經濟林研究所。

森林植物標本館收藏有285科、2000余屬、5000余種近20萬份植物標本,以殼斗科和竹亞科收藏較具特色,并附設有云南省自然保護區植物特色標本室。標本館于1992年被英國皇家植物園列為*10個入選世界大標本館之一。

生命科學學院

西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于2011年成立。學院將辦學定位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對特殊人才的需求上,將學科建設與云南省特有的林木、花卉產業及林產品生產、加工相結合,同時將教學、科研、產業有機的聯系起來,建設成為具有自己專長特色的生命科學學院。

包括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基因工程實驗室、發酵工程實驗室、遺傳育種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動物學綜合實驗室和生物化學實驗室等。設備總值800多萬元,大于5萬元的大型儀器設備30臺件,現有專職實驗人員4人,承擔著該院三個專業以及其它學院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畢業實習及老師和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工作。

園林學院

園林學院以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為主要研究領域和學科特色。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園林植物資源與培育、觀賞花卉、景觀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及服務。

西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園林專業于1987年開設,1997年升為園林本科專業,2005年獲城市規劃設計(含風景園林設計)碩士點,2001年園林設計實驗室獲省級示范實驗室,2003年園林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城市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學科獲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2008年園林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實現了園林專業的跨越式發展。園林植物與學科,園林規劃設計實驗室現為省級示范實驗室,園林專業現為省級特色專業。

結合現有學科和專業、教師隊伍、實驗設備、資質等,在原有西南林學院城市設計院和滇派園林研究院的基礎上,積極建設園林學院“風景名勝區與旅游規劃研究院”、“園林規劃設計所”、“園林工程研究所”、“建筑設計研究所”、“花卉研究所”、“城市生態研究所”、“環境研究所”、“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形成以西南林學院園林學院和西南林學院城市設計院名義下的“三院七所”格局。為各研究院所創建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環境條件,為學院搭建實踐創新載體,該實驗區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整合學院和社會資源,完善工作機制,構建服務體系,以大學生初次創業為重點,在觀念引導、技能提升、政策服務、多方扶持、平臺建設等方面為學生創新提供幫助和服務,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做貢獻。

材料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學院的前身為西南林業大學木質科學與裝飾工程學院,于2001年9月獨立建院,是西南林業大學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教學科研院系。現開設木材科學與工程、林產化工、包裝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家具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其中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Ⅱ類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云南省省級重點學科,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學科為校級重點學科。學院具有“林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覆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工”和“森林工程”3個二級學科。自2010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48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1人、聯合培養博士生4人。

學院下設木材科學與工程教研室、林產化工教研室、包裝工程教研室、木材工業研究所、木材研究室、木材標本室、生物質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綜合實驗中心,設有校內實習工廠與校外實習基地。其中2008年獲準成立省部共建“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木材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為云南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質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為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學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具有強大的儀器、設備和場所作為后盾,現有價值1000多萬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學院木材標本室,現有木材喬木標本3000多號,在國內同類標本室中位居前列,當中有一些珍貴的熱帶、亞熱帶及云南特有的樹種標本。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全院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專任教師35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3人;已獲得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的教師2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0%;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3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1.4%;40%以上的教師具有出國留學經歷。教師隊伍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人,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

2005年以來,學院主持承擔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為4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林業局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林業局“948”計劃項目、國家林業局推廣項目、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在各類科技期刊與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SCI、EI檢索論文30余篇,批準和申請專利10余項,出版教材和專著5部。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0余項,包括: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林業局先進科技集體獎1項、云南省和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各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學院所開設的《膠粘劑與涂料》為*精品課程,《膠粘劑與涂料》、《木材學》、《人造板工藝學》和《家具設計與制造》課程為云南省省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6門。

學院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對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教學為根本,以科研求發展,以服務求效益”的辦學理念,強調特色,強化實踐,注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技能。在社會辦學力量的支持下,先后有十余家企業在學院設立獎勵基金來獎勵優秀學生。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2000多名本專科生和百余名碩士研究生。每年輸送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還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新西蘭、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系。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1年7月成立,2011年改系為學院,現設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4個本科專業及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水土保持、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4個教研室及環境科學、環境規劃、水土保持3個實驗室。擁有環境科學省院省校合作共建、咨詢重點學科1個(與清華大學合作),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云南省重點建設專業1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云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1個(與云南農業大學共建),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學團隊1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云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水土保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云南省精品課程2門(水土保持學、土壤學)。中長期研究方向主要有:退化生態系統的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研究、環境監測與管理、非點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為西南地區生態建設、新農村建設環境綜合整治以及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生態恢復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務。

現有在校本科生700多人,碩士研究生82人,教職工48人。

科研方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重視結合地方經濟社會建設需要,開展科學研究,自2001年以來,承擔了國家部級課題7項,國家“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0余項,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云南省教育廳項目10余項,以及其它科學研究項目20余項,橫向科技服務項目和其它合作項目100多項。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多部。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以研究計算機軟件開發、計算機系統結構、自動化控制和信息處理為主要研究領域和學科特色。主要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數據庫平臺開發和應用、網絡安全和管理、基于開源平臺的軟件和系統的開發、信號的傳輸與處理、計算機硬件結構、自動化控制和嵌入式系統、計算機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

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4個本科專業和1個專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信息工程方向)。現有在校生1200余名。設有5個教研室和一個實驗中心、4個實驗室,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信息工程教研室、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電子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公共教研室、計算機實驗中心、軟件實驗室、網絡實驗室、電信實驗室、公共課實驗室。

教師人數59人。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1人,碩士29人。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和本科專業課程教學任務。

多年來,該系教師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其*際合作項目3項,*項目3項,省市級項目9項。多功能電腦電化教學系統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計算機語言實驗法教學方法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力求以特色立足,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努力培養信息科學領域的專業性人才。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立足于學校林學、經貿、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優勢,以“重基礎、寬口徑、出特色”為辦學方針,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既精通外語又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該院設有英語系、大學英語教育部、法語系、東南亞語系、研究生英語教研室、外語教育發展與研究中心、外語語言實驗中心和外語圖書資料室。該院承擔著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繼續教育學生的外語教學工作和外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任務,常年開設英語、日語、法語、德語、泰語、越南語和韓語等七種語言的課程。

現有外文圖書資料1萬余冊,有聲資料1000多種,供師生教學使用的語言實驗室11間,共674座。

外國語學院現有教師79人,教授1人,副教授10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職工62人,占78.5%。多位教師曾赴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荷蘭、日本、泰國、越南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學習訪問。每年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英語國家聘請外籍專家和教師承擔部分英語教學工作。該系教師愛崗敬業,治學嚴謹,教學效果顯著。

全院教師注重以教學研究帶動教學工作,學科建設促進教學建設。其中教育部課題1項,*課題2項,省級課題5項。主編及參加編寫教材15部,專著、譯著5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獲獎論文多篇。

外國語學院注重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現正積極開展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國際學院

西南林業大學國際學院,是專門從事外國來華留學生漢語言和*文化教學的全建制教學實體單位,全面負責留學生的招生、教學與日常管理,同時通過各種校際協議與合作辦學項目選送該校在讀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出國(境)留學、游學或開展短期訪問交流等項工作的教學部門。

副教授1人,講師5人,大都具有博士或碩士學歷和學位,大部分專職教師曾先后赴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泰國等國家進行教學和進修,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適應多元文化的國際教學環境。

該校自2000年開始招收各類各層次的長期或短期外國留學生,至今共接納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荷蘭、西班牙、委內瑞拉、蒙古、越南、泰國、老撾、馬里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留學生以及海外漢語教師前來學習交流和攻讀學位。2009年設立漢語言專業,為提高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擴大外國留學生招生規模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007年,國家漢辦在世界范圍內實行新的HSK(漢語水平考試),該校被確定為云南省僅有的兩個報名和考試點之一。新HSK是一項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重點考查漢語非*語言的考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新HSK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部分,且兩部分相互獨立。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FacultyofEconomicsandManagement),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林業經濟管理教研室,1998年與計算機中心合并成立計算機與經濟管理系,1999年獨立成經濟管理系,2001年7月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主要從事林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經濟學等領域的理論教學和研究,培養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自1998年以來,經濟管理學院已為國家輸送了本科畢業生1200余人。

學院現有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農村區域發展、經濟學五個專業,其中農林經濟管理為校級重點學科;擁有三個碩士授權點,即林業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專業碩士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56名,教授6名,副教授22名,碩士導師16名;其中博士14名,碩士36名。學院已形成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和學緣結構比較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和學術梯隊。學院下設經濟、管理和會計統計三個教研室;有會計手工、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經濟與社會統計、金融工程等五個實驗室;一個資料室,藏書25400余冊。

國家自然基金1項云南省基金項目1項,云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云南省社科規劃辦項目1項,橫向課題3項。近三年,學院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141篇。

為了保證學生既能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院在昆明、曲靖等地的黃龍集團公司、呈貢斗南花卉拍賣中心、曲靖海寨林場、云南開竅生物有限公司、昆明市電纜廠等地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創立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教學條件。

生態旅游學院

生態旅游學院是全國*所以“生態旅游”命名的教學院系。以培養生態旅游相關營運、管理和科研人才為目標,以生態旅游規劃、生態旅游操作規范與管理技術等為主要科研方向,致力于在教學、科研與實踐活動中推廣綠色、戶外、保護、和諧的生態旅游理念。

森林旅游專業自1995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至今,學院已培養本科畢業生530余名,碩士研究生20余名。現有旅游管理、生態旅游、旅游經濟管理3個專業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設有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生態旅游)、旅游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3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學生640余人,碩士研究生30人。

學院現有在職教師3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擁有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21人。

現設有旅游管理、旅游信息與規劃學、特種旅游與生態導游3個教研室、1個教學實踐中心,并設有國家公園發展研究所(與TNC合作)、生態旅游規劃與休閑研究所、生態旅游國際交流中心、導游培訓中心、旅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和戶外運動俱樂部等教學科研機構。

人文學院

人文學院現有全日制法學、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三個本科專業,在校生550多人,已形成一定的辦學規模和專業特色。法學專業是*的林業類高等院校中較早開辦的法學專業,生源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自專業開辦以來,為云南省培養了近五百名基層法檢人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側重培養具有良好公共安全意識、知識與技能的新型專業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云南及東南亞社會、文化、經濟建設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生態文化意識、扎實漢語言文學基礎、豐富民族文化知識的新聞、傳播、文秘、編輯、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專業人才。

人文學院承擔著全校“大學語文”的教學任務,并負責和主要開設人文、社會科學類30余門公共選修課的教學任務。人文學院現有法學教研室、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漢語言文學教研室等3個教研室以及模擬法庭、文科綜合實驗室、機房和藏書30余萬冊的圖書音響資料室1個。與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級人民檢察院、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等機構共建實習基地。

人文學院現有教職工28人,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21人。全院教師注重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學科建設促進教學建設。在近三年的時間,完成和正在完成科研課題十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課題2項,省社科基金1項,省教育廳課題6項,省教學研究課題10項,校級重點課題2項,面上科研項目5項。獨立完成專著5部,譯著3部,主編參編教材十余本,在各類刊物發表文章一百多篇,獲獎論文多篇。

體育部

西南林業大學體育部,是體育部黨、政管理的領導機構。領導和主持全部門黨支部的工作以及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體育部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質量*、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健康*”的辦學理念,堅持教學、科研、訓練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不斷增強體育在高校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該校是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生軍訓工作的“先進單位”。體育部不僅肩負著學校體育專業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的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學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課程建設、教材編撰、科學研究、運動訓練、競賽活動、體育場地設施管理以及軍訓等工作。

體育部長期以來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體育工作之首,為全體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提供先進的師資培養措施,穩定教師隊伍,形成一支職稱、學歷結構趨于合理的師資隊伍。目前,有教職工28人,其中專職教師27人,教輔人員1人。職稱結構:副教授5人,講師14人,助教8人;學歷結構:博士3人,碩士10人,其余均為本科學歷;*裁判員1人,國家一級裁判員24人。

在教改方面,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帶領體育部教職工堅持走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之路。創辦該校的“體育教育專業”; 改革高校公體課教學模式,創立了 “三級教學法” 新模式,并編寫了與之相配套的新型分級教材《大學體育》和《大學體育分級教程》,受到省內外專家學者的好評,并多次在高校體育工作大會上進行交流。此項改革榮獲云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榮獲云南省高校體育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省級);這是西南林業大學建校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公共體育課教學與教材模式的重大改革,創新了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與教材新模式。受到師生以及領導的好評。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基礎素質,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健美操,器械健美,定向運動,游泳,體育舞蹈等,每個項目都分為初、中、高三級進行教學。公選課有:足球技戰術,足球規則與裁判法,籃球技戰術,籃球規則與裁判法,排球技戰術,排球規則與裁判法,太極拳修煉技術與養生,健美操,器械健美,定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

體育教育專業課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定向運動教學與訓練,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排球運動教學與訓練,足球運動教學與訓練,乒乓球運動教學與訓練,武術運動教學與訓練,健美操運動教學與訓練,游泳運動教學與訓練,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休閑體育,體育管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體育學概論,學校體育發展史,中學體育教材教法,安全防護與急救等。力爭將該校體育教育專業辦成以休閑體育和球類為主攻方向的特色專業。

體育部從1990年開始至今一直負責管理全校學生軍訓工作。通過軍訓,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培養艱苦奮斗的作風,磨練意志,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大學生們掌握基本必備的軍事知識和技能,為*人民解放軍培養后備兵員和預備役軍官,為國家培養人才作出貢獻。

論文、論著及科研工作:

目前已有多人申報了省級課題和校級課題,其中已獲省級課題3項,結題1項;獲校級課題6項,結題4項;校級精品課程1項。從2000年至今撰寫論文近六十篇,其中還有幾篇刊登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主編或獨撰正式出版教材及專著5本,內部教材2本。其中有幾項榮獲全省和全國的一、二、三等獎。

獲得*獎項四項;省級獎十一項;校級三項。其中“高等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管理實施研究”科研課題,獲2005年云南省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論文“西南林學院體育教學與教材分級教學模式”榮獲云南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體育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05年被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軍區司令部、云南省軍區政治部授予:學生軍訓工作開展20周年“先進單位”;06年被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體育局、共青團云南省委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08年被*健美操協會授予:“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推廣獎”;被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定向運動協會評為“全國定向運動――先進單位” 稱號。09年被云南省學生體育協會授予: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09年被*學生定向協會授予:*學生定向運動“先進單位”和*學生定向運動“示范學校”;10年被昆明市籃球裁判委員會授予:“西南林業大學注冊單位”。該校的籃球、排球、足球、武術、健美操、器械健美、定向運動在參加全省大學生運動會以及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比賽中榮獲過*、第二、第三……的好成績。

體育部現有綜合體育館一個(內設標準籃球館一個,羽毛球場地8塊),游泳館一個,有400米的標準田徑場三個,籃球場24塊,排球場5塊,乒乓球館一個、武術館一個、健身房一個、體操館一個、網球場地4塊,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一個。能較好地滿足體育專業及公共體育本科教學所需。

繼續教育學院

西南林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前身為林業部西南林業干部培訓部)創辦于1978年。創辦以來,依據國家構建國民終身教育體系的指導方針,學校對成人高等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學院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服務,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利用學校師資、教學設施等有利條件,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補充,協調發展。通過舉辦函授或脫產本、專科學歷教育、自學考試、高職、各類崗位培訓、專業證書、干部專修等,為林業戰線上培養、輸送了各類人才10000余名。大批畢業生已成長為以林業為主的各行各業的技術骨干和管理干部,許多同志榮獲國家和省、州(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部分同學考取科學碩士和專業碩士。他們的成才與貢獻記載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為國家生態經濟建設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不懈努力。

多年以來,繼續教育學院秉承“有教無類,勤學致遠”的辦學理念,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完善專業結構、辦學層次和辦學形式。目前,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招生的本科專業18個、專科專業22個,初步形成了以本科、專科學歷教育為主,包括大學后繼續教育和各層次非學歷培訓的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在全國建有56個教學站點,北到內蒙古,南至海南島,辦學網絡遍及云南全省,目前成人學歷教育在冊學生4000余人;并積極開展與美國、德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相關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合作辦學。

教學質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為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教育學院根據黨和政府關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本著“保證基礎,強化應用”的原則,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因材施教”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由于教學嚴謹、管理規范,在歷次函授教育評估中均獲優秀,2005年被省教育廳授予 “云南省自學考試先進單位”。

成人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面向社會全體的終生教育。為更加適應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步建立一個能滿足社會需求、以學分制為基礎,學分互換、教師互聘的開放式的成人高等教育體制,繼續教育學院從2004年起,在云南省*全面推行成人高等教育學分制教學管理,研究項目“成人高等教育學分制教學管理體系的研究”獲得2005年度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和西南林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多年來,西南林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良好的辦學信譽,并多次得到省、部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學院將抓住機遇,創新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為*構建21世紀終身教育體系和創建學習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職業技術學院

西南林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是學校負責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實體單位,歸口管理高職和高專學歷教育、行業職業教育、短期職業技術培訓、職工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學院同時承擔林業各級干部培訓、干部進修、崗位技能培訓和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非學歷教育任務。

學校對發展職業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自創辦以來,學院一直依托學校優越的教學實驗條件和雄厚的師資力量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擁有標本室、現代化溫室、計算機實驗室、財會模擬實驗室、生物中心實驗室、組培室、化學實驗室、食品加工實驗室、林場、苗圃基地等完善的教學和實習條件。除學校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外,學院還自建多功能活動室、計算機房、資料室等,在繼續教育學院溫泉教學區、云南省環保局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云南無量山*自然保護區南澗管理局建立了可同時滿足上百人進行教學實踐的教學實訓基地。

本著為地方生態經濟服務的思想,學院采取多渠道辦學形式,依靠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和社會各界力量開展聯合辦學和定單式職業教育和培訓。學院重視教學質量,大力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職業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社會輸送了大批職業教育、干部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各類合格人才。

隨著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職業教育前景更加廣闊。將充分發揮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特色,以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契機,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努力開創職業技術教育的新局面。

科研機構/西南林學院

重點研究機構

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2011年4月20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省環境保護廳與西南林業大學合作共建的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在西南林大舉行成立儀式,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為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揭牌。

云南是全球野生生物種類和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保存了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類群,是*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集中,并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上有著重要地位和極高的價值。同時,云南又是*西部經濟欠發達、貧困面較大的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伴隨生物多樣性的衰減,生態系統與物種的喪失十分嚴重。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的建立,將從不通的角度和研究領域,系統、深入了解和認識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特征,并研究其保護對策和持續利用途徑,不僅對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云南生物多樣性戰略,實現云南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現實意義。  研究院下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珍瀕特物種監測與保護研究所、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信息化研究所5個研究所。研究院成立后,將聯合相關研究機構、科研教學人才和基礎設施等資源優勢,吸引和充分調動省內外、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技術力量,堅持多學科交叉融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并重,搭建“聯合、共享、開發、創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平臺,系統開展對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與途徑研究,為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提供全面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服務。

研究院自2010年籌備以來,已開展了滇西北18縣生物物種資源補充調查項目,為建立滇西北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打下了基礎;著手編制《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啟動了“云南省自然保護區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今年,還將啟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建設”、《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起草和“云南植物類種質資源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研究”等項目。

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

該中心是國家為加強高原濕地科學研究,依托西南林業大學,設立的專門針對*高原濕地保護的*研究機構。“中心”位于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昆明市,成立于2007年,下設濕地生物多樣研究所、濕地環境與健康研究所、濕地環境監測與信息化研究所、濕地環境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所、濕地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1個公眾教育部。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是從事高原濕地研究的平臺,面向國內外,依托西南林學院,以理事會進行管理,主要圍繞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特征,以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云貴高原濕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為重點進行學科布局,開展高原濕地演替過程與退化機理、高原濕地與氣候變化等的基礎研究,以及高原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適用技術的研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采取聯合開放的科研機制,實現研究的開放性,是國內外廣大科技工作者從事高原濕地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平臺,是各級政府實施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治理、恢復與利用的科技支撐機構。

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旨在聯合國內外研究力量,以聯合開放的科研機制,構建高原濕地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平臺,為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治理、恢復與利用提供技術支撐體系,著力把高原濕地研究中心打造成國內一流水平、國際上有重要影響,集科研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高原濕地研究機構,促進*高原濕地基礎理論和技術進步;并積極開展濕地保護科普教育,全面提升高原濕地區域的公眾保護意識。促進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高原濕地區域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圍繞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特征,以高原濕地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研究為重點進行學科布局,設置5個研究領域(包括公眾教育),開展高原濕地演替過程與退化機理、高原濕地與氣候變化、水資源安全、生物安全等關系的基礎研究,以及高原濕地保護與恢復等應用技術的研究,同時,開展濕地物種和濕地環境變化、動物疫病等的監測,以及濕地環境的宣傳教育,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高原濕地資源。

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是在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框架下,為加強高原濕地科學研究,設立的專門針對*高原濕地保護的*研究機構,歸口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管理。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以理事會形式運作,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自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承擔了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云南高原濕地湖濱利用的基礎研究;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閉合半閉合高原退化濕地生態恢復技術試驗示范”;國家發改委和金沙江中游水電公司應用基礎研究項目:虎跳峽~旭龍河段龍頭水庫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國家林業局-云南林業廳“高原濕地生態結構與功能分區研究”等項目,在研經費共計500余萬元。完成了“碧塔海、納帕海、拉市海、北海、劍湖等近1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科學考察”,以及“云南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及數十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等涉及政策、經濟、社區、自然、文化、科學方面的社會服務項目。在高原濕地水陸交互作用、濕地功能區劃、高原濕地湖濱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恢復等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了有關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專著10余部,發表了近100篇SCI、EI刊源,以及國內核心刊物的相關研究論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從理論上為云南省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并在國家層面支持了濕地履約工作,成功主持申報了*第三批(云南4個、西藏1個、青海2個)國際重要濕地,并三次代表國家赴印度、尼泊爾向《濕地公約》秘書局、《濕地公約》成員國做*政府高原濕地保護履約報告。

“中心”批準成立后,依托單位西南林業大學撥出66人編制,用于中心隊伍建設,其中*期專職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22人。已任命中心主任1名、專職副主任2名、兼職副主任3名以及綜合辦公室主任1名。“中心”采取管理人員在學校內部招聘,專職研究人員(包括外籍專家一名)公開向國內外招聘的政策,現已到位10人,另外,本著聯合開放的原則,中心根據工作需要,以項目研究為基礎,聯合兼職研究人員開展工作。目前,參與項目研究的兼職研究人員40余名,包括西南林業大學、云南大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科院長春地理所、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林科院西南生態中心等科研院所,初步形成了一支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松散團隊。

教學成果/西南林學院

學校重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高校建立校際關系,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基金會、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麥克亞瑟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等國際機構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先后有200多人出國留學、講學、考察及進行合作研究,聘請外教、外籍專家300多人。
學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績顯著。近三年內,我校新生*志愿錄取率保持在65%以上,平均為70.54%。在全國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6年來,“西林人”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為我國林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幾年來,在強化教學中心地位, 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科教興林”的志向。從1993年起, 學校6次被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等14部委授予“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1988年以來,我校一直保持著“昆明市文明單位”稱號,2002年又榮獲“省級文明學校”稱號,并先后被云南省教育廳授予“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優秀教務管理單位”、“云南省高校就業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領導/西南林學院

陳寶昆 黨委書記  
劉惠民 院長  
李品貴 黨委副書記  
劉滄山 黨委副書記  
楊宇明 副院長  
張玉光 副院長  
葛紹德 副院長
王映平 紀委書記
胥輝 副院長
杜官本 副院長 

學校榮譽/西南林學院

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模范單位”、“云南省文明學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云南省優秀教務管理單位”、“云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校園文化/西南林學院

 西林校訓 樹木樹人、至真至善
 校徽 西南林業大學校徽
 西林校歌 《林業大學生之歌》

校歌一首由該校教師姚寧華(已離校)作詞、王紅兵(筆名碧波)作曲,歌頌林業大學生的原創歌曲。1984年在林業部與*音樂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綠葉獎》征歌評獎活動中獲鼓勵獎,并被收入綠葉獎歌曲集《綠葉》之中。1985年該歌曲又被收入該校組織編印、錄制的云南林業歌曲選《綠色的希望》歌曲集和歌曲磁帶中。從1986年至1990年每年的植樹節前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云南人民廣播電臺都把這首歌作為專題節目中的歌曲進行連續介紹和播出。

《林業大學生之歌》歌詞主題鮮明,比喻貼切,節奏明快、充滿朝氣。在音樂構成中吸收了云南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旋律歡快、通俗易唱。歌曲充分表達了當代林業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及為祖國林業事業貢獻自己青春和智慧的心聲和志向。

2006年12月5日,經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專題會議討論通過,建議將《林業大學生之歌》作為西南林學院的校歌。經西南林學院第四屆工會代表大會暨教職工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林業大學生之歌》歌詞:

我們是青松我們是白楊理想的根須扎在祖國的土地上

太陽給予智慧春雨給予營養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茁壯成長

啊......啊......

太陽給予智慧春雨給予營養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茁壯成長

我們在黃金時代中茁壯成長

成長...

我們是青松我們是白楊要把那綠色染遍祖國的山崗

千山林濤翻滾四季鳥語花香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啊......啊......千山林濤翻滾四季鳥語花香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我們要為中華增添春光

增添春光......

 
類似“西南林學院”
與“西南林學院”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