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教育網站 > 高校大學 > 甘肅高校

蘭州交通大學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蘭州交通大學
網站熱點:
蘭州交通大學,學生,校友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4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3 18:09:27
網站介紹:
蘭州交通大學
網站百科

學校簡介/蘭州交通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創建于l958年,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原名蘭州鐵道學院,是我國第三所鐵路院校。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學校隸屬鐵道部領導,實行行業辦學管理體制。2000年,根據國家統籌規劃,劃歸甘肅省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學校校園占地面積1565畝,建有3個校區,1個*大學科技園區。校舍建筑面積為80.88萬平方米,總資產23.37億元,固定資產13.23億元,教學實驗儀器設備2.42億元。圖書館藏書222.2萬冊,有中外文期刊4000多種,電子圖書49.2萬冊,聲像資料3.5萬余件,是甘肅省五大文獻收藏單位之一。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28335人,其中本科生22400人、碩士研究生3119人、博士研究生193人,高職生2600人、國防生346人,留學生207人;成人學歷教育在冊學生20595人。學校有教職工2277人,其中專任教師1455人,院士4名、教授、副教授786人。有包括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者、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人選等在內的各類高層次人才230余位。已形成了一支整體結構比較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學校學科特色鮮明,門類齊全,涵蓋了工、理、經、管、文、農、法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62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05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類型涵蓋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工程管理碩士(MEM)、在職工程碩士、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等。學校在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優勢與特色。其中橋梁與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環境工程、市政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車輛工程等學科在國內高校具有較強實力。在風能太陽能、綠色真空鍍膜、防揚塵技術、綠色生態農藥、染纈藝術創作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批核心技術和優勢產業。目前設有研究生院、土木工程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與國際漢學院、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鐵道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位于武威市的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等20個學院和1個體育教學部。有1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9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12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88個各類研究所。學校是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鐵道部繼續教育西北基地,西北地區小語種培訓基地,是*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院校之一。2003年學校開始進行留學生培養,2008年,成為*政府獎學金海外留學生招收院校,累計培養、招收來自24個國家的留學生1500余人。2005年,學校成為全國高水平運動員招收院校,已招收、培養了134名高水平運動員。2006年,學校獲得優秀本科生免試推研資格,已累計推薦研究生513人。2009年,學校成為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10年,學校成為全國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授權單位。2011年,我校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學校積極探索職業資格培養鑒定與本科教學計劃的有機結合,努力構建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行的雙證教育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質量,使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甘肅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情況,我校平均就業率為96.60%,在全省高校中名列*。2012年我校被評為“2011-2012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校積極發展對外交流合作,與國外30多所高校、教育和科研機構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按照“2+2”、“1+3+1”、“3+1”等模式開展聯合辦學項目,已累計培養聯合辦學項目生200余人。此外,先后選派200名中青年教師赴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進修、攻讀學位和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專家學者應邀來校交流講學。學校以“蘭州交通大學董事會”為紐帶,先后與120多家企業單位、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各類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學研產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經過55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就業形勢、創新能力、對外交流、擁有省部級以上的科技創新平臺數等多項核心辦學指標均位居省屬高校前列。新的歷史時期,全校師生將共同努力把學校辦成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院建設/蘭州交通大學

辦學條件

學校始終把本科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工作中心和資源配置重心,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加強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加強基礎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學風建設、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將人才培養計劃落到實處。保證了本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2005年10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穩固。 

近五年來,全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 1835 項,其中*項目 46 項,省部級項目 395 項;科研經費達 5.1 億元;全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 6980 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 752 篇,出版教材、專著 230 部;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 121 項,申請專利 51 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 57 項,學校總體科研成果的數量與水平均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大幅提升與質的飛躍。

學科建設

學校學科特色鮮明,門類齊全,涵蓋了工、理、經、管、文、農、法等7大學科門類。目前設有17個學院和1個體育教學部。有50個本科專業,16個博士點,64個碩士點;有5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個*工程中心,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4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92個各類研究所。學校具有優秀本科生免試推研資格,具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資格,學校于2006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2008年3月,我校取得*政府獎學金生招生資格,截至目前已招收來自12個國家的76名*政府獎學金生。學校還是鐵道部繼續教育西北基地、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為*人民解放軍空軍培養國防生的高校之一。學校大力開展創新平臺建設,連續在*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創新團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建設上取得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我校作為全國*所參加青藏鐵路建設也是承擔科研項目最多的高校,共承擔科研項目 30 余項,經費達 1000 萬元,涉足許多前所未有的研究領域,為青藏鐵路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合作交流

學校積極發展對外交流合作,與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近年來先后選派200名中青年教師赴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進修、攻讀學位和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專家學者應邀來校交流講學。我校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日本、瑞典、韓國、俄羅斯等國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每年的*志愿錄取率都在98%以上。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連續多年被評為“甘肅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還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在全省非師范類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均名列*。

辦學成果

辦學52年來,學校培養了各類人才8萬余名,他們以自己基礎扎實、踏實肯干、勇于創新、守職敬業的實際行動顯示出我校學子的精神風貌和學校的育人特色,并且大多都已成為鐵路建設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骨干力量。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近年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已基本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學校獨具特色的學科群以及所培養的“勤樸篤行、艱苦創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歷史沿革/蘭州交通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創立于1958年,是由久負盛名的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系科分劃組建而成的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時名蘭州鐵道學院,由鐵道部教育局局長孟華兼任學院院長。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學校隸屬鐵道部領導,實行行業辦學管理體制。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當初,鐵道部選定蘭州市郊北山之麓的一片荒灘為永久性校址。學校初建恰又遭遇三年困難時期,面對風沙、寒冷和饑餓的挑戰,親歷延安生活的老院長賈冰巖、老書記周道遠,帶領師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平整土地,修蓋校舍,建造家園,走過了樹木樹人的艱辛創業之路。昔日的荒灘而今已變成樹木蔥蘢、綠草成茵的美麗校園,學校背靠的北山也不再黃土禿裸而綠樹成片。來自京、唐兩校的一批老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甘于淡泊,勤勉敬業,矢志不渝,身體力行,使百年交大“起點高、基礎厚、重實踐、要求嚴”的優良辦學傳統傳承至今。學校始終堅持貫徹鐵道部“嚴字當頭、鐵的紀律、團結協作、優質服務”的路風建設方針,堅持從嚴治校,規范管理,培養出一批批勝任行業工作的工程師。在滄桑勵洗辦學歷程中,延安精神、交大傳統、鐵路路風相互交融,反復滌蕩,凝煉成“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校風,鑄就了體現時代特征的“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大學精神。 學校建校伊始,根據鐵路建設需要,成立了鐵道建筑鐵道橋梁及隧道、鐵道運輸、鐵道電機、鐵道機械5個系,共設置了鐵道運輸、鐵道建筑內燃機車、鐵道車輛、橋梁與隧道、鐵道通信、鐵道信號7個專業。其中,鐵道運輸系、鐵道電機系由北京鐵道學院負責組建,鐵道建筑系、鐵道橋梁與隧道系、鐵道機械系由唐山鐵道學院負責組建。“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是要建設一流的學科,建設一流學科的關鍵是要匯聚一流的人才。”當年,我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的林達美教授、著名橋梁專家胡春農教授、著名鐵道軌道專家沈智揚教授、著名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著名機械專家張殿執教授、著名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著名數學家趙禎教授等340多名教職工于建校當年從京、唐兩校成建制地調入學校。之后鐵道部又抽調了一批留蘇科學技術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從而在建校之初就奠定了鐵路特色專業的主干地位和專業師資的雄厚基礎。

建校來,學校各方面建設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校上下以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為契機,緊緊抓住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齊心努力,搶抓機遇,深化改革,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顯著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的規模、層次和質量上都實現了跨躍式發展。 

學校院系/蘭州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原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的鐵道建筑系和橋梁與隧道工程系合并而成的。學院現有7個系、1個研究所和8個實驗室,其中結構試驗中心為鐵道部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3228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22名,在職碩士研究生286名,博士研究生14名。學院現有教職工170名,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5人,講師62人,助教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8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47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8人。學院建筑面積17000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200萬元。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電工程、測繪工程、工程力學5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于2002年通過了建設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現有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力學、巖土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等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建筑與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003年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5個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學科屬省級重點學科。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縱向及橫向科研課題284項,科研經費累計9605萬元,其中有35項榮獲省部級獎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76篇;出版專著22部。學院將堅持“立足甘肅,面向全國,服務交通”的辦學思路,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主,使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電、測繪工程、工程力學等專業協調發展,銳意進取,力爭到2015年前把土木工程學院建成專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由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成建制遷蘭組建成立的電機系,由電機系首任系主任、有線通信專家孫琪蔭教授,電機工程專家姜嘉猷教授,自動化及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鐵路信號技術專家王鐘麟教授等一批專家教授為骨干的教師隊伍創建,是建校初我校首批建立的五個系之一。1982年更名為電信與自動控制系,1999年更名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06年6月,學校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實施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根據專業特點,將原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分為兩個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和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現有1個博士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系統分析與集成);有交通運輸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和控制工程2個領域可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有1個高校教師碩士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有3個本科專業:自動控制(原鐵道信號)專業、自動化專業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原鐵道供電)專業。擁有交通運輸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實驗室,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自動化專業 

學院設有3個系和1個教研室,即:自動控制系、自動化系、電氣工程系和電工學教研室;設有12個研究所:電子與顯示技術研究所、綜合自動化研究所、鐵道信號應用技術研究所、電氣工程技術研究所、控制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研究所、城市軌道交通智能控制研究所、計算智能與信息處理研究所、鐵道電氣化與自動化研究所、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研究所、交通信息技術研究所、先進控制技術研究所;擁有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點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15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0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58名,7人獲甘肅省“555人才工程”和學校“青藍工程”資助。在校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共350余名,本科生2400余名,自考生670余名。

院主動適應鐵路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加強鐵路特色專業建設,開辟了“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機車車輛控制技術”、“接觸網工程”、“城市軌道交通供電技術”等專業方向,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圍繞鐵路“高速、重載、安全”的主題,重點扶持特色科研方向和團隊,依托“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開展鐵路全電子化微機聯鎖、列車運行控制、機車車輛控制、工業自動化、鐵道供電系統、電力牽引及其自動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ZR-1416-8型大型鋁板翹式換熱器真空釬接設備計算機測控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家科委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車站信號微機聯鎖系統”被列入*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鐵路車站全電子化模塊高原適應性研究”、“新型智能網絡化電子引導系統研究與應用”和“計算機聯鎖系統”等5項成果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2008年,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65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17篇(SCI和SCIE收錄論文1篇,EI收錄論文2篇,ISTP收錄論文 14篇);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蘭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編寫出版教材5部。學院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工作,擴大專業影響,先后與6個鐵路局成功舉辦了新技術培訓,與近30家單位建立了聯系,校企培訓合作呈現出鐵道信號與電氣工程專業并舉,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共存,品牌與特色鮮明,質量不斷提高,規模逐步擴大的良好局面。   

在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制定了建設區域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學院的辦學目標,大力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堅持走“內涵發展、質量為本、人才興院、特色強院”之路,確立了自動控制專業品牌發展,自動化專業特色發展,電氣工程專業快速發展,電工學“大”基礎發展的辦學思路,致力于構建鐵道信號、鐵道電氣化和機車車輛控制技術三位一體的特色專業群,造就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團隊,為鐵路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兩實”(思想作風樸實、基礎理論扎實)、“四強”(工程實踐能力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強、專業技術能力強、社會適應能力強)人才,努力為學校實現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由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部分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成立的電機系,后改為電信與自動控制系,1999年改名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06年隨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一分為二,將本院命名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機系是由首任系主任、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等一批專家教授為骨干的教師隊伍創建,是建校初我校首批建立的五個系之一,經過幾代人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為國家教育科技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截止2009年已培養出16500余名各級專業技術人才。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現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一級學科下的3個博士培養方向及二級學科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博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電路與系統、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3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及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3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點;電工電子實驗、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分析3門甘肅省省級精品課程;4個本科專業: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名,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500余名。現有教職工近120人,其中專職教師超過100人,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40余人,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6名,在讀博士、碩士16名。   

學院現設有四個教學系: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兩個專業基礎教研室:電子技術教研室、電信基礎教研室;兩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擁有*“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和*交通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建有通信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實驗室、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網絡測試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網絡監測中心等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甘肅電力信息通信中心合作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正在以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為指導,以爭取率先跨入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為總體奮斗目標,不斷匯聚全校師生及廣大校友的集體智慧,十分注重采納校內、外合作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團結、拼搏,為創建一流學院而奮斗。 

機電工程學院

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原蘭州鐵道學院機械系)始創于1958年5月,由原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成建制地配備師資和教學條件,設內燃機車和鐵道車輛兩個本科專業并于當年招生。創建伊始,全系僅有四名老教授,幾名中年教師和十幾名剛從高校畢業的青年教師。先后經歷了八年艱苦創建、十年磨難、二十年的恢復、整頓和近十年的穩步、快速發展。2001年撤系建院更名為蘭州鐵道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蘭院黨發[2001]7號);2003年蘭州鐵道學院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學院同時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蘭交辦發[2003]123號)。目前,學院已發展成為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形成了以“機械工程”為主,“動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科學”、“材料科學”三個一級學科為支撐的學科體系和以鐵路機車車輛為特色的機械類專業體系,學院本著突出特色、重視基礎、寬口培養的辦學思想,形成了知行結合、重在創新的實踐教學特色。學院取得了以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與日本福井大學簽署了學術交流協議及備忘錄,選派優秀本科生赴日本福井大學學習。學院先后為國家培養出近萬名本、專科學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生遍布全國。  

學院現有教職工148人,其中專職教師106人,實踐教師30人,教授16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46人,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2%。目前在校本科生共3629名,各類研究生330名。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個本科專業,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2個博士點,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學、工程熱物理、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熱能工程10個碩士點。擁有機械工程省級重點學科,結構強度*檢測中心,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甘肅省物流及運輸裝備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和9個專門研究所;擁有各種教學、科研設備2000臺件,總值2900萬元,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數90個,實驗室建筑面積總計18000平方米,已掛牌的生產實習基地14家;學院資料室收藏圖書資料10000余冊。  

近十年來,學院承擔縱橫向科研課題約500多項,科研經費累計6500多萬元。承擔國家現代交通領域“863計劃”項目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350km/h動車組”項目,連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教育部春暉計劃、“星火”計劃項目的子項目多項。共有31項科研成果獲獎,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100多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檢索收錄約150篇,通過省部級成果鑒定121項,國家專利48項,出版專著4部,教材40部,其中2部專著獲華夏英才出版基金資助。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獲鐵道部優秀教材二、三等獎各2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教育廳、建設廳、蘭州市科技進步獎20余項。并連續多年被學校評為“教學先進集體”和“科研先進集體”。先后榮獲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甘肅省勞動模范1人,甘肅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三下鄉”省級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1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6人。

承載112年辦學歷史,鑄就五十年建校輝煌。機電工程學院已發展為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完善、專業設置全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團隊穩定、科研水平領先、課程體系充實的集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學院辦學的宗旨是面向國際化、面向工程實踐,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強化特色專業建設,樹立專業品牌意識,確保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成立于1925的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門,1953年發展為唐山鐵道學院鐵道建筑系給排水專門化,1958年由唐山鐵道學院鐵道建筑系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整體遷至蘭州。  

經過80余年的發展,學院的辦學規模穩步擴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現有4個系、2個教研室、7個研究所、2個研究中心、1個工程設計所、4個實驗室和1個實驗中心。擁有“寒旱地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兩個*科研平臺,鐵道部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污水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環境科學與技術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三個省部級科研教學平臺。  

學院現有教職工92人,專任教師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級以上職稱27人,博士17人,碩士以上學歷占92.8%,國內外兼職、客座教授24位;有全日制各類學生19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人,碩士研究生230人,本科生1699人。學院建筑面積9611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279萬元;學院資料室現有中文圖書6000余冊、外文原版圖書165冊,期刊雜志105種。  

學院十分重視專業和學科學位建設。本科由1925年土木工程科市政工程門發展為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環境科學四個本科專業。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環境工程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后陸續增設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環境科學、生態學、水文與水資源、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環境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立了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使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和環境科學四個專業形成了集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為系統的“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為甘肅省重點專業。2007年,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通過了建設部組織的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并于2008年被批準為*特色專業。   

近兩年,學院共承擔縱橫向課題200余項,科研經費達2400多萬元。7項科研及教學成果獲國家、建設部、鐵道部、*人民解放軍及甘肅省等省部級獎項,共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3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  

學院目前擁有水環境監測計量認證證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和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質證書,對外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市政和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服務。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相繼邀請國內及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瑞典、日本、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的專家學者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定期委派教師赴美國、英國、瑞典、日本等國進行學術訪問,并與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土木建造與環境工程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2+2”模式聯合培養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與日本岐阜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協議關系,選派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研究生到該校流域水環境精英培訓基地進行培養。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歷經八十多個春秋,可謂桃李芬芳,碩果累累。培養了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文一波、*環境科學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術首席科學家周岳溪、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趙偉民、日本岐阜大學工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富生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杰出校友。

交通運輸學院

交通運輸學院的前身是蘭州鐵道學院鐵道運輸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時,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個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系主任、我國鐵道運輸專業的奠基者與創始人之一、著名運輸專家林達美教授的帶領下,由北京鐵道學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師成建制遷蘭組建而成,并于當年招收了首屆鐵道運輸專業本科生60人。   

五十年來,交通運輸學院經過校內外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當的辦學實力,共為社會培養各類畢業生六千余人,涌現出了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國家發改委交通司司長黃民、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徐瑞華等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我院畢業生在我國交通運輸部門享有很高的聲譽。   

學院現有交通運輸工程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物流管理2個博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系統工程等5個碩士點,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裝工程、信息管理5個本科專業。學院有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講師33人,教師中有博士25人;擁有鐵路貨物裝載加固技術研究與咨詢中心、鐵道部危險貨物咨詢與評估中心、甘肅省包裝行業技術中心和甘肅省運輸包裝質量檢驗站。  

近年來學院教師主編教材、專著27部,其中有4部教材入選國家重點建設教材,《管理運籌學》獲2006年度*精品課程,“交通運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2009年度*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20余項,有18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其中參與完成的“*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運籌學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獲*運籌學應用二等獎。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的前身是經濟系,成立于1995年,2000年2月經濟系與社科部合并組建了經濟管理學院。2006年6月,學校機構調整在原經濟管理學院基礎上,成立了經濟管理學

院、中文系、社科系三個獨立的辦學單位。目前,學院設有3個系和3個研究所,分別為會計系、經濟系、工商管理系;經濟管理研究所、企業策劃咨詢研究所以及房地產研究所。  

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專任教師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4.3%。有3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21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學院還長期聘請省內外20余位專家擔任兼職、客座、榮譽教授。學院已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   

學院現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五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有產業經濟學、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碩士(MBA)3個碩士學位點,在校研究生130余人。  

 學院實驗中心于2009年被評為“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設備齊全的經貿實驗室、管理類基礎模擬實驗室、會計實訓仿真實驗室,可開設證券投資模擬、電子商務模擬、國際貿易實務模擬、企業經營模擬對抗、生產供應鏈、生產制造、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調查與策劃、辦公自動化、電算會計、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會計手工模擬等實訓仿真實驗課20余門。實驗室設備價值260多萬元,并建有8個校外實習基地。2008年《財務管理》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198篇,*核心期刊以上文章39篇。出版各類著作6部,教材10部。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0項,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主持廳局級科研項13項;主持橫向項目26項;共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獎勵21項,其中省部級優秀成果12項,廳局級優秀成果12項。截止2009年,科研經費總額達到300 萬元。

文學與國際漢學院

文學與國際漢學院是為體現學校“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和諧統一”的辦學指導思想,體現“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而成立的。2004年開始招生,經過兩年發展,2006年從經濟管理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發展成為獨立的二級教學單位*語言文學系; 2008年11月正式更名為文學與國際漢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講師12人,助教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5人,具有碩士學位者9人。現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2個本科專業,4個年級7個教學班,共有本科生356人,*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36名,自費留學生18名。   

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兩個專業,設有文藝學與比較文學、*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寫作與語言學4個教研室,除擔任專業課的教學外,還承擔我校公費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和全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公共基礎課、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學院現有蘭州交通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甘肅女性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對外漢語教學培訓中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等5個研究中心。學院現有語音實驗室1個,學院資料室藏書10000余冊,期刊資料150余種。  

在大力提升教學質量,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學院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先后在生態文學、敦煌文學、比較文學、西方古典美學、跨文化研究、魯迅研究、女性文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優勢,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目前,學院教師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新華文摘》、《*比較文學》、《文藝爭鳴》、《*現當代文學研究》、《當代作家評論》、《魯迅研究月刊》、《敦煌研究》、《蘭州大學學報》、《天津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部。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1項;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西部項目)1項;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立項1項;獲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西部項目)立項1項,獲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立項2項。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蘭州交通大學校級項目1項;甘肅省科技領軍人才1人;蘭州交通大學青蘭人才工程基金資助2人;獲甘肅省敦煌文藝三等獎、甘肅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成果三等獎、甘肅省高校社科獎、第二屆甘肅省黃河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各1項。  

學院將恪守“繼往圣之絕學,承生民之大任、臻人生之至境”的院訓,以綜合性大學辦學目標為指歸,瞄準質量*辦學理念,凝聚力量、創造條件、扎實工作、合理計劃,為把學院建設成為學校滿意、社會放心的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努力。

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

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以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心,堅持理工結合的學科建設思路和理進工出的專業建設理念,走“質量、創新、特色”之路,嚴格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積極探索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

學院設數學、物理、軟件科學與工程、圖學與地理信息科學四個系和物理實驗室、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多媒體教學中心,承擔著全校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工程圖學等基礎課程教學和相關理學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工作。擁有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以及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聲學共8個碩士學位點,其中“運籌學與控制論”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有5個本科專業及三個預科大類專業,目前,擁有學生1231名,教職工16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2名,講師、工程師90名,84名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28名教師在職攻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成立2000年6月,現下設英語系、法語系、西班牙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大學英語第二教研室,第二外國語教研室,英美文學與翻譯研究所、外國語言研究所、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外語圖書與音像資料室、交流培訓中心等內部機構。   

目前,學院現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3個本科專業,1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主要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文化與文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專職教師101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講師68人;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者40人,在讀碩士42人。先后3人獲省、部級“優秀教師”獎,有1人入選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333”科技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有1人獲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稱號,先后有40余人次獲學校“教學優秀獎”及“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學院現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俄語等外文圖書8000余冊, 音像資料1000余種,各類期刊雜志65種,各類語言實驗室15個,共966座,外語調頻臺1座。  

多年來外語學院始終保持著公共英語教學和外語專業教學在全省高校的領先地位。在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通過率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國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中,我校的通過率在甘肅省各大高校中遙遙領先,并且遠遠超過全國高校平均通過率;在全國法語專業四級考試中,年輕的法語系不負眾望,通過率與全國高校持平。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CCTV杯、21世紀杯、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等演講大賽中,我校選手多次獲得特等獎和一、二等獎。學院三次連獲校“教學先進集體”稱號。 

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注重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學院科研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學院積極聘請知名專家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講座,內容涉及英語語言學、教學法、文學和翻譯等領域,并請專家對學院的學科建設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全方位的學術交流,活躍了學術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學院的科研工作。一批年輕教師在科研上顯露頭角,展示了不凡的實力。外語學院科研工作有了較大的突破,積極推動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的建設,也為下一步申報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成立于2001年, 是在1958年建校之初成立的化學教研室(化學實驗室也建立于1958年9月,是交大最早的化學、物理及測量三個實驗室之一)的基礎上,合并原甘肅省石油化工學校后成立的。建院之初,學院就提出了“三步跨躍”的發展思路,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確立了“求實、創新、自強、高效”的院訓,形成了“愛校敬業,團結協作,奮發向上,嚴謹治學”的院風,具備了一定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效益,目前正以良好的發展態勢向學科和專業的更深層次發展。   

學院現設應用化學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系、生物工程系、基礎化學教研室和實驗中心 5個系(室、中心);設有精細化工研究所、應用化學與環境化學研究所、天然藥物研究所、生物種苗工程研究所、食品工程研究所等10個教學科研所(中心)。甘肅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依托學院設立了“ 甘肅省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培訓中心 ”等機構。   

學院化學專業于198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增設了應用化學專業,2001增設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03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現有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有應用化學、化學工藝、無機化學、工業催化、微生物學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院面向全國 30多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自學院成立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 1000余人。現有各類在校學生近150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40多人,普通本科學生1100人,成人教育類學生 200余人。  

學院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教授7 人,副教授(高工、高級實驗師)27人,中級職稱(工程師、實驗師等)2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 22人,碩士學位 22 人。全國著名膜分離化學專家葉凌碧、水化學專家劉斐文等知名教授均曾在化學教研室任教。

院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已形成十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在SCI高質量論文發表上具有領先優勢。成立近十年來,學院積極申請承擔各類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先后申請科研立項40余項,科研經費400余萬元,已有10余項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7項,廳局級科技進步獎9項,出版專著教材10余冊,發表學術論文350余篇,其中近年在SCI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   

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現有教學用房面積7750m2,其中實驗室面積4500m2,學院圖書分館面積200m2;訂閱中文期刊84種,有教學參考書10800多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930多臺,1100多萬元。   

學院廣泛開展對外聯絡與合作,充分融入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之中,不斷增強社會影響力,從而形成開放式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院先后與日本筑波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進行了學術交流。學院與蘭州地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資源共享與學術交流關系,建立了以中科院化物所薛群基院士為主任委員的教學與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與中石油蘭州石化研究院共同建立了“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石化研究院石油化工教學科研聯合中心”,建立了以中石油蘭州石化總公司、甘肅稀土集團公司、甘肅劉化集團公司、金昌化工集團公司、蘭州維尼龍集團公司、蘭州助劑廠等十余家的“校企協作網”。  

在教育大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學院正緊緊圍繞甘肅及西部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努力向以工為主、石油化工和工業生物技術學科優勢明顯、西北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奮斗目標邁進。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蘭州鐵道學院土木建筑學院相關專業的基礎上建立的。學院擁有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6人,其中專任教師30人。同時,學院聘請國內著名建筑專家鄧延復、劉純翰、何如樸為特聘教授,對學院的辦學方向、辦學宗旨以及教學和科研工作進行全方位的幫助和指導;聘請何鏡堂院士、顧孟潮寧崇瑞等10名建筑專家為兼職教授,定期對學生開展學術講座。經過全院教師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已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發展方向。學院下設建筑系和城市規劃系,配備有圖書資料室、計算機繪圖室、建筑物理實驗室、建筑模型實驗室。有建筑學和城市規劃2個5年制本科專業及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點。近年來,我院先后在蘭州、北京、上海、珠海、海南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作為師生進行工程設計實踐的平臺。學院工程設計中心是師生參與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實踐的基地,并與北京中華健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華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著名設計機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進行教學實習及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將努力發揚“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優良校風,充分利用蘭州交通大學多學科發展的優勢,面向未來,開拓創新,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藝術設計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是在整合原經濟管理學院廣告學專業、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基礎上于2003年6月成立的,是蘭州交通大學這所綜合性大學中最年輕、較具活力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廣告學、工業設計、藝術設計三個本科專業,動畫、廣告學、數字媒體藝術三個自考專業。藝術設計本科專業下設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動漫藝術設計三個專業方向,所有專業均按藝術類招生。學院設有廣告與傳媒系、工業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動畫影視系、藝術基礎教研室五個教學機構;彩陶藝術研究所、現代廣告戰略研究所、工業設計研究所、旅游景觀研究中心、染纈研究所、科學與藝術應用研究所六個科研機構;實驗中心、資料中心兩個教輔機構。學院實驗中心設施先進,性能優良,中心面積1832平方米,擁有教學儀器設備290臺件,總價值244萬,設有動漫、環藝、影像、平面創意、陶藝制作、模型制作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專業機房、多功能演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專用教室、8個師生工作室和省內外多處實習基地,能充分滿足學生課堂教學和實驗實習教學的要求。學院*屆本科專業學生于2001年9月入校學習,截止目前,已為社會輸送人才461人。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22人,繼續教育學歷生168人。學院擁有多名國內知名的專家教授和一批省內外著名的中青年藝術家、畫家和學者,教師隊伍知識結構新穎、學緣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現有教職工57名,其中專職教師44名,占職工總人數的77.2%,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博士2名,碩士22名,在讀碩士6名。學院先后聘請12位國內外知名大學教授、學者、研究員、雕塑家、職業廣告人為兼職教授,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與專業學術講座活動。藝術設計學院秉承“博、勤、毅、靈”的辦學精神,以“立足科藝技結合,致力美化新生活”為辦學宗旨,以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德藝雙馨,通專兼備”新型技術人才為辦學目標,努力把學院辦成以本科生培養為主體、以研究生培養為輔助、以繼續教育為補充、教育水平和學科水平在西部高校居于前列的、特色鮮明的藝術設計學院。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及創作為先導,教學、科研、創作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學院自成立以來,出版各類專著10部,論文130多篇,師生在參加的全國及省內各種展覽及專業大賽中多次獲獎,其中獲全國一等獎68項、二等獎84項、三等獎64項、優秀獎144項;獲省級一等獎24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26項、優秀獎186項。在祖國60華誕之際,由我院師生設計制作的30米巨幅染纈作品“飛天長卷”赴北京太廟參加 “絢麗年華--國慶六十華誕獻禮藝術展演”活動中,受到專家和評委們的高度肯定;參與“盛世華章”甘肅彩車設計,受到甘肅省政府的表彰。學院多名教師受聘成為省內其他院校兼職教授,有多人次先后應邀在省內外講學、舉辦畫展、進行各種學術交流。

體育部

體育部現有球類教研室、田徑武術體操教研室、競賽訓練教研室、鐵道校區教研室和辦公室等機構。承擔全校大學生的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群體競賽、體育管理、體育科研和體質健康檢測等工作。現有教師41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8名、博士1名、碩士9名、國際級裁判1名、*裁判4名。學校體育教學條件優越,擁有風雨操場、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健身房、辦公樓等先進的體育教學和管理設施。現在,體育部已成為教學實力雄厚、教學條件先進、管理制度規范的教學單位。    

體育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推進各項體育工作。把“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健康*、終身受益”作為體育教學目標,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形成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技能與保健、興趣特長與自主選擇的多種教學形式,實現了教學模式由“技能掌握式”向“自主選擇制式”的重大轉變。積極構建“以體育健康理論教學為基礎,體育運動技術教學為主體,課外體育鍛煉與校外活動以及運動訓練為輔助”的課程結構。面向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公共體育課四個學期,128學時;開設了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健美操、武術、散手、藝術體操、跆拳道等11個運動項目;針對傷病殘同學開設了體育保健課。現有乒乓球等6支專業運動隊,其中乒乓球、田徑兩支代表隊常年訓練,籃球、足球、健美操、武術4支代表隊賽前集訓。乒乓球運動是我校的傳統優勢項目,具有較高的運動競技水平。   

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體育部全體教工精誠團結、攜手奮進,經過近五十年堅持不懈地發展和建設,使教學質量、課程建設、運動訓練、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和場館建設等都得到顯著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體育合格標準和體質健康標準兩項合格率均在97%以上,達到國家規定的A級標準;大學生體育競賽成績斐然, 2000年以來,學校各代表隊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共取得了全國比賽前三名2項、前六名4項、省級冠軍54項,學校先后培養運動健將6人、一級運動員17人;培養出學生等級裁判員789人,其*家三級裁判員711人,國家二級裁判員78人;教學研究成果豐碩,近年來,體育教師共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完成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2項,省部級橫向科研課題4項,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9部。此外,我校被教育部批準為乒乓球、田徑兩個項目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學校,還成為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乒乓球、自行車、游泳和橋牌4個分會的副主席單位,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基地。曾榮獲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等多項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

鐵道技術學院(高職)

鐵道技術學院是學校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需要,依托學校傳統骨干專業和雄厚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鐵道校區辦學資源,培養具有高等職業技能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于2008年6月成立的相對獨立的教學管理實體。學院設有鐵道機車車輛、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電氣化鐵道技術、鐵道通信信號、供用電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會計電算化、鐵道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等12個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20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2名,講師25名,實習實訓教師22名。在校學生1969名。學院下設行政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實踐教學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就業指導辦公室、團委、保衛科、資產與物業管理中心、校園服務中心、飲食服務中心、校園維修中心等十一個管理服務機構及機械工程系、電信工程系、鐵道工程系、運輸管理工程系,公共與基礎課教學部和計算機及多媒體管理中心等六個教學機構。學院還設有甘肅省國家職業技能鑒定31所。

學院設在蘭州交通大學鐵道校區,地處黃河之濱、皋蘭山下,位于蘭州市中心區,距蘭州火車站200米,交通便利,社區服務設施配套,銀行、醫院、商業網點一應俱全。校區占地100畝,建筑面積近7萬余平方米,具備高等教育所需的教學設施和后勤服務保障體系。擁有圖書館、校園網、各類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閉路電視教學演播系統、運動場、體育館、禮堂及生活服務設施,可保障正常的教學與校園文化生活需要。 

師資力量/蘭州交通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截止2010年底,蘭州交通大學擁有教職工2352人,其中教師1408人,雙聘院士1人,其中教授191人,副教授422人,博士生導師 33人。為了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政策,采取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辦法,鼓勵青年教師在校內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自2000年起,學校實施了“青藍人才工程”,在5年內撥出1875萬元,對遴選出的125名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給予科研經費資助。目前學校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3人,碩士學位576人,有129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194人在讀碩士學位,他們約占教師總數的75.9%。學校還聘請了30余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為特聘和兼職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4人;學校教師中有9人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1 人獲國家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1人獲“甘肅省教學名師”稱號,3人獲“詹天佑青年科技獎”,44人獲省部級“優秀教師”稱號,30人獲“甘肅省園丁獎”,1人獲“蘭州市科技功臣”,18人入選“鐵道部優秀中青年專家”,19人入選“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2人獲“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稱號,18人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30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2名教師入選甘肅省首批10名首席特聘專家,共有72名專家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一支整體結構比較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校園文化/蘭州交通大學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優先”的育人原則,突出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推行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2005 年10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穩固。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確立了“尚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形成并弘揚了“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優良校風。

辦學思想/蘭州交通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秉承學校“ 嚴謹治學 ”的優良傳統,培養和造就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校積極實施開放辦學,成立了蘭州交通大學董事會,先后有 120 多家政府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加盟,建立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體制。學校在北京成都西安沈陽廣州等地成立了 20 個校友分會,進一步密切了與校友的聯系,全面拓展學校的社會影響。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2003 年,學校與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目前已有兩批學生赴美留學;2005 年,學校與英國威爾士斯旺西大學聯合成立了語言培訓測試中心;2007 年,學校與烏克蘭國立鐵道大學建立了交流學生機制。學校先后與英國威爾士思旺希大學、法國布爾高涅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烏克蘭國立鐵道運輸大學、澳大利亞科學院水資源中心等國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并選派教學科研人員去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留學、進修和進行科學研究。 2007 年 8 月,學校召開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納米光電子學國際會議、 隨機分析及其應用國際會議、中外文學對話與西部文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科研項目/蘭州交通大學

學校科技工作堅持面向社會需要,突出自主創新,加速成果轉化,重視提高科技競爭力,著力抓好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在光電智能控制交通信息、工程熱物理車輛動力學和高原凍土等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98 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17 項,863 計劃項目 2 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 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2 項,火炬計劃項目1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4項,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42 項;科研總經費達2.8 億元,其*家和省部級科研經費6000萬元;出版教材、專著161 部;公開發表論文3898 篇,其中199 篇被三大檢索收錄;113 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申請專利71 項,轉讓重點成果 33 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60項。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的驗收和評估,為創建*重點實驗室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范多旺教授為帶頭人的“大型真空光電子關鍵技術集成與智能控制”科研團隊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表明學校在創新團隊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2006 年,學校校科技園因創新資源聚集、創新環境良好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大學科技園。2007 年,以學校為*依托單位組建的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申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標志著學校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類似“蘭州交通大學”
與“蘭州交通大學”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