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寧夏政府

中衛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中衛市
網站熱點:
申請,通報,我向總理說句話,國務院要聞,政務公開專欄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3:47
網站介紹:
中衛市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歷史/中衛市

中衛歷史悠久,據記載,春秋時羌戎雜居,秦屬北地郡,漢置郡設“目旬卷縣”,明時朱元璋屯田邊,設軍事建置“中衛”,逐成地名,沿用至今(2012年)。

據中衛境內長流水舊石器文化遺址、一碗泉新石器文化遺址、大麥地巖畫、香山巖畫遺跡表明:人類早在3萬年前就在此活動,繁衍生息。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出兵擊敗義渠分置隴西、北地、上郡,中衛地屬秦北地郡,沿河置障塞,設邊戍守。公元前213年,秦筑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里長城,長城自蘭州經中衛北接賀蘭山北趨陰山。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北地郡西南析置安定郡、設目旬卷縣,轄屬今中衛地(治在今中寧縣南古城鄉)。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境內安置降漢匈奴部族,筑麥田城(常樂站馬營),駐護羌校尉。東漢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北地、安定發生羌族起義,郡縣內遷而廢,又為羌族游牧地。

東漢建安十六年十月夏候淵自安定領兵西進涼州,在縣西部安營扎寨,此地謂之營盤水至今。三國曹魏正元三年(公元256年),司馬師率兵西征,耀兵靈武,羌族悉降,地屬魏國羌胡降地,無行政建置。 

西晉泰始初年,河西鮮卑族移居牽屯山(衛寧黃河南岸山地)西,石勒部屯居麥田山(今香山及以南山地)。咸寧三年(公元272年)三月,安定、北地匈奴、鮮卑降晉,地屬西晉。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歸屬劉曜所建前趙(匈奴)、石虎所建后趙(羯),苻堅所建前秦(氐)、姚基所建后秦(羌)、禿發烏孤所建南涼(鮮卑),以及赫連勃所立夏國屬地,均無建置。

南北朝時期,公元(公元430年)十二月,魏帝拓拔燾攻占安定,勒三萬余家于安定、河西養畜息牧,地屬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88年),魏置薄骨律鎮,轄中衛地;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趙貴等將占領靈州,地入西魏,屬普樂郡鳴沙縣;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置會州于鳴沙縣,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改會州為鳴沙鎮,地屬之。 

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在靈州黃河外(黃河以西,衛寧黃河北)180里置豐安縣,隸靈武郡。此為境內*縣級行政建置。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靈州回樂縣西部復分置豐安縣,隸回州。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廢回州,豐安并人回樂縣。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又置豐安軍。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突厥默啜攻占鳴沙城,移縣治于豐安縣城。開元初(713年),突厥九姓部落歸附,在鳴沙境署東皋蘭羈縻州安置突厥部落。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鳴沙城又被吐蕃所占,再次移治于豐安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六月收復,在豐安置雄州。境內始有州的建置。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吐蕃再次侵入,雄州徒治承天堡為行州。 

五代十國時期,后唐沿置雄州;后梁時被沙陀周德威占據,后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仍置雄州,七年(公元942年)雄州改為昌化軍;北宋初仍為靈川河外昌化鎮,管蕃部吐蕃族42戶。 

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黨項族首領李繼遷占領靈州等地。地入西夏國,置力吉里寨,蒙語俗呼應吉里(相當于縣建置,治今中衛城),境內置西壽監軍司,夏都六年(公元1062年)改為保泰軍。 

北宋元豐四年,遼大康七年、夏大安七年七月,宋軍五路西征。劉昌祚大敗夏軍10萬,引地即今中衛宣和鎮南,大戰場灘由此得名。南宋蒙古兵越沙陀(今沙坡頭)至黃河九渡攻占應吉里寨(中衛),元時稱應理州。弘治六年,參將韓玉修筑勝金關,駐兵防守。 

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二月,改中興路為寧夏總管府,升應吉里為州,治原中衛縣城,隸寧夏府,與鳴沙州分治。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州廢。二十五年(1392年)以左屯衛軍余屯種于中衛地,次年慶王朱旃就藩韋州,香山地封屬王府牧馬場。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一月,以慶王右護衛改置寧夏中衛,治元應理州城,鳴沙州并入,隸陜西都司,中衛之名由此始。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寧夏中衛守備改設為西路左參將分守。天順三年(公元1495年)二月,又以寧夏鎮副總兵協守。中衛城置副將協署。萬歷三十(公元1602年)閏二月,增設寧夏西路道錢糧通判。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十一月,又改設為同知。 

清初沿明制,并轄香山地域。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增設中衛驛丞,由寧夏西路同知兼。雍正二年十月丁酉(公元1724年12月12日),清廷議準置寧夏府,改寧夏中衛為縣,隸甘肅省寧夏府。寧夏西路同知及中衛營副將協署仍駐中衛。海原縣屬平涼府。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十月,改設中衛縣渠寧驛丞兼巡檢銜,管新、舊寧安二堡事,并從渠口移駐寧安堡。 

中華民國建立后,原中衛縣建置及隸屬關系未變,縣駐寧安堡巡檢廢。1929年元月,寧夏省正式建立,原中衛縣直隸之。1933年12月,從勝金關、山河橋以東析置中寧縣。1945年3月,又將香山地域分置香山設置局,隸屬銀南專署分管,不久便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原中衛縣和中寧縣屬寧夏省,1954年寧夏并入甘肅省,原中衛縣和中寧縣屬甘肅省銀川專區。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原中衛縣和中寧縣屬之,1972年設置銀南地區,轄屬原中衛縣和中寧縣至1998年。1998年銀南地區撤地設立吳忠市,原中衛縣、中寧縣屬之。海原縣先后劃歸固原地區、固原市管轄。 

2003年國務院批準撤中衛縣,成立地級中衛市,管轄原中衛縣和中寧、海原兩縣,自此中衛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2004年地級中衛市成立,中寧、海原兩縣劃歸中衛市管轄。[1]

地理/中衛市

中衛市地處黃河前套之首,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寧、甘、蒙三省區交匯處,東與吳忠市接壤,南與固原市及甘肅省靖遠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景泰縣交界,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鄰,東經104°17′至106°10′,北緯36°09′至37°43′,東西寬約130公里,南北長約180公里。

此外,中衛邊境有黃河流經,又臨界騰格里沙漠,既創造了中衛大米和中衛治沙的奇跡,又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線。由于黃河的流經,中衛成為西部一片美麗的綠洲。[2]

氣候/中衛市

中衛市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沙漠氣候特點,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積溫3720℃,平均氣溫在7.3—9.5℃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57%,無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年蒸發量1930—2172毫米。

中衛市沙坡頭區地處衛寧平原黃河北畔。黃河與沙坡頭區關系最親密,非谷河,又非懸河,平緩流過,南岸巍巍香山,北畔五大連湖,得黃河之利,多種水稻,景色秀美,一派濱河水鄉風光。[3]

主要資源/中衛市

礦產資源

山地礦產資源種類多,開發歷史悠久。到2012年8月,發現各類礦產地135處,其中工業礦床62處。主要有石膏硅石煤炭陶土石灰巖黏土等礦種30多種,是寧夏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其中石膏儲量約70億噸,黏土儲量約50多億噸,硅石儲量約1億噸,特別是煤炭儲量較大,約12億噸,品位和地質成礦條件較好,分布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屬低灰、低硫、低磷,高密度、高發熱度優質無煙煤。

水利水能資源

黃河在中衛境內流程182公里,占黃河在寧夏流程397公里的45.8%,黃河年過境平均流量329億立方米,過境自然落差144.13米,水能蘊藏量200多萬千瓦,可利用能量16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屬國家黃河上游水利水能開發的重要梯級地帶,已基本建成的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13.56億元,設計控制灌溉面積107萬畝,每年可向電網供電6.06億千瓦。

規劃建設中的大柳樹水利工程已被國家確定為黃河干流三大骨干梯級開發大型水資源工程之一,設計壩高163米,總庫容110億立方米,裝機200萬千瓦,年可發電量78億千瓦時。中衛將成為西北的重要能源基地。得黃河灌溉之利,黃河谷地土地資源豐富,全市耕地總資源3089220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869030畝,在耕地面積中引黃灌溉耕地面積441510畝,其它水澆地371340畝。

行政區劃/中衛市

中衛市是2003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2004年4月28日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轄兩縣(中寧縣、海原縣)一區(沙坡頭區)。截至2010年,全市共轄鎮20個,鄉20個,行政村442個,居民委員會32個。其中,沙坡頭區轄10鎮、2鄉、160個行政村和17個居民委員會;中寧縣轄5鎮、6鄉、114個行政村和12個居民委員會;海原縣轄5鎮、12鄉、168個行政村和8個居民委員會。

沙坡頭區(原中衛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東鄰中寧縣,南與同心縣、海原縣及甘肅省靖遠縣交匯,西接甘肅省景泰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域東西長115.3公里,南北寬81.4公里,總面積6876.1平方公里。下轄文昌鎮、濱河鎮、迎水橋鎮、東園鎮、柔遠鎮、鎮羅鎮、宣和鎮、永康鎮、長樂鎮、興仁鎮、香山鄉、蒿川鄉

中寧縣東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西依沙坡頭區,南接同心縣,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縣境東西寬約50公里,南北長約60公里,總面積4191.6平方公里。下轄寧安鎮、鳴沙鎮、石空鎮、新堡鎮、恩和鎮、舟塔鄉、白馬鄉、余丁鄉、大戰場鄉、喊叫水鄉、徐套鄉

海原縣地處六盤山西北麓,東連同心、固原市原州區,南接西吉、甘肅會寧,西鄰甘肅靖遠、平川,北靠沙坡頭區。縣境跨度東西寬約80公里,南北長約95公里,總面積6373.9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的10.4%,為寧夏第三大縣。下轄海城鎮、李旺鎮、西安鎮、三河鎮、七營鎮史店鄉樹臺鄉關橋鄉、高崖鄉、鄭旗鄉賈塘鄉曹洼鄉九彩鄉、李俊鄉、紅羊鄉關莊鄉甘城鄉[4]

交通/中衛市

航空

中衛沙坡頭機場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是一個4C支線民用機場。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CRJ200等支線客機。原名中衛香山機場,2012年8月改為現名。

鐵路

中衛地處寧夏西部,處于多條鐵路線的交匯處,是包蘭線甘武線寶中鐵路必經之地,也是連接西北與東部地區的核心站點,是西北地區一個十分重要的交通樞紐。由北京、上海、西寧、呼和浩特、西安、銀川、蘭州、成都等車次都必經中衛,總的來說,出行乘車比較便利。

長途客運

中衛位于寧夏中西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是塞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中衛的樞紐位置不但對寧夏的交通很重要,對于整個西北地區來說也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GZ25、GZ35、GZ45三條國道經由中衛,將新疆、河西走廊與東部地區連接在一起,使中衛與周邊地區形成一東西走向的交通運輸網。而銀平公路、中靜公路、109國道、中郝高速公路也是連接中衛與其他地區的交通紐帶。 

市內交通

在市內可乘坐出租車,中衛市出租車起步價3元至4元不等,車型以面包車和夏利車為主;中衛至沙坡頭打車單程30元。中衛市還開通了旅游專線,目前已有中衛至沙坡專線,每半小時一趟,車費3元,約1小時可到達。[5]

人口/中衛市

2011年全市總人口118.12萬人,常住人口109.29萬人。漢族人口為77.07萬人,占65.0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1.05萬人,占34.96%;其中回族人口為40.78萬人,占34.5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0.27萬人,占0.44%。   

分縣區看:沙坡頭區總人口39.59萬人,占總人口的33.52%;其中回族人口2.04萬人,占沙坡頭區總人口的5.15%;非農業人口14.01萬人,占沙坡頭區總人口的35.39%。中寧縣總人口32.16萬人,占總人口的22.23%;其中回族人口6.6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0.74%;非農業人口10.41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2.37%。海原縣總人口46.37萬人,占總人口的39.26%;其中回族人口32.0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9.16%;非農業人口4.3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4%

教育/中衛市

2011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664所,教職工13000人。其中,普通中學68所,普通高中招生7558人,在校學生22008人,畢業生7311人;普通初中招生18769人,在校學生55710人,畢業生18854人,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2.2%。中等職業學校3所,招生5039人,在校學生12400人,畢業生3888人。有小學校550所,小學在校學生128724人,招生2153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 %,畢業生數21536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78人。幼兒園42 所,在園幼兒(含學前班)28967人,其中學前班17469人。

經濟/中衛市

截止2004年,實現中衛市地區生產總值50.49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產業實現增加值12.91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45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13億元,同比增長11.9%。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29億元,可比增長24.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61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59元,同比增長9.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92‰.

農牧業

農牧業生產條件較好。中衛市衛寧灌區光熱、氣候、土質條件好,又享黃河自流灌溉之利,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排灌暢通,是全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和畜禽養殖基地。近幾年,中衛市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上,堅持科學的種養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瓜則瓜,宜菜則菜,宜糧則糧,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向深層次推進。 

工業

中衛工業經濟基礎較好。已初步形成以造紙、釀酒、冶金化工、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即以美麗紙業為主的造紙業,以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制品、石膏制品為主的建筑建材業,以生產電解鋁、金屬鎂、鐵合金為主的冶金業,以生產染料中間體、電石、氮肥、氯酸肥、硫化堿為主的化工業,以飲料酒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五大優勢主導產業。

2004年全市開工建設工業項目114個,完成投資11.7億元,全市共有各類規模以上企業60家,其中:城區33家,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35.49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46.15億元的76.9,實現利稅3.42億元。全市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96個,協議投資60.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0.7億元,銷售收入34.9億元.培育壯大了美利紙業、秦毅集團、“寧夏紅”酒業集團、大河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明盛染化、華泰鑫水泥、石林建材、天達冶煉、金益鎂業、俱進化工等重點骨干企業。使機制紙、電解鋁、“寧夏紅”枸杞酒、水泥、電石、硅鐵、金屬鎂、石膏板、粉刷石膏等產品成為全市的主導工業產品,在區內外占有了一定份額。

同時,以環境工程建設為載體,城市品位得到提升,以公共設施建設為重點,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以小區建設為突破口,舊城改造步伐大大加快,城市建設帶動了交通、電信、金融、房地產等三產業健康穩步發展。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的資源也是比較雄厚的。全市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149所,其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7所,共有醫療衛生人員2830人,衛生技術人員達到了2411人,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療衛生人員2.4人。醫院床位數達到1706張,大多集中在縣市級醫院。

城市建設/中衛市

中衛市位于寧夏城鎮一級軸帶發展區與二級軸帶發展區的交匯點,定位為寧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也是寧夏四大城市片區之一的中心城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了中衛市帶狀城市、組團式發展的模式;城市性質確定為:中衛市區是中衛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北地區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寧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以發展商貿、旅游為主導的濱河生態旅游文化城市;確定了城市規模、城市建設用地發展方向、“三組團—三軸—三中心”的城市總體布局結構。   

城市改造

2011年,市區啟動實施創建“*人居環境獎”城市舊街區硬化綠化亮化凈化“四化”工程,完成12條街道硬化綠化整地工程,建成利民路等城市道路3條2.1公里。中寧濱河新區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海原“一縣兩城,拉動發展”戰略順利實施,老城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區供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市政工程基本完成。

城市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全市城市道路長度達399.32公里,橋梁數為20座,道路照明燈盞7500盞。全市公交運營路網長度為777公里,公交運營線路43條。全市共有公共汽車運營車數373輛,公共交通客運量達0.24億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車1794輛,出租運營客運量達0.48億人次。全市集中供熱面積達60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9%。全市供氣管道總長度227.55公里。天然氣用戶3.5萬戶,其中家庭用戶2.5萬戶。全市全社會供水管道長度232.3公里,供水總量為1139萬立方米,其中生產運營用水265萬立方米,公共服務用水110萬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570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達52.5%,用水普及率達72.6%。全力打造黃河金岸,最宜居最宜業*特色美城市建設扎實推進,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1.9平方公里,增加7.7平方公里,其中沙坡頭區35.7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12.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8.66平方米。 

房產事業

2011年,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9.47億元,比上年增長2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0%。商品房施工面積328.5萬平方米,增長31.6%,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積265.8萬平方米,增長28.9%;商品房屋竣工面積59.4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積46.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81.2萬平方米,下降1.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72.6萬平方米,下降5.9%。全年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1495套,其中經濟適用住房680套。保障性住房建筑施工面積79.47萬平方米。 

科技事業

2011年共爭取上級科技項目46個,其中*科技項目6項、自治區級40項,爭取項目資金13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安排市(縣)級科技創新項目42項。年內全市專利申請量106件,專利授權量39件。全市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8個,9家企業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    

文化事業

2011年全市共有文化館3個,公共圖書館3個,文物管理所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6個,村級文化室439個,社區文化室26個,文化中心戶97戶,農家書屋308個。全市已建成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10個,專業文藝院團3個,業余文藝院團83個。全年全市舉行廣場文藝演出78場次, 放映農村電影6945場。全市有廣播電視調頻轉播發射臺8座。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86.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5%。   

衛生事業

2011年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66個(不含農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3個、衛生院4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婦幼保健院(所)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衛生機構床位數3179張,其中醫院2433張,每千人口醫院床位數為2.23張。衛生技術人員3458人,其中執業醫師1394人,注冊護士1090人。全市有村衛生室433個,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44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行政村的97.1%。   

體育事業

2011年舉辦大型職工群眾運動會6次。積極參加體育*杯全區青少年田徑、武術等比賽、寧煤杯全區象棋比賽、全區老年健身秧歌比賽,取得金牌3枚、銀牌11枚、銅牌15枚。

傳統文化/中衛市

史前文化

分布在中衛北部照壁山大麥地和黃河南岸香山一帶的萬余幅史前巖畫,是史前時代居住、遷徙、流轉在這里的先民們造就的藝術畫廊,原始人類通過巖畫記載了他們在中衛的生存斗爭,再現了史前人類的精神家園和物質世界。中衛沙坡頭區一碗泉、長流水舊石器時代遺址,海原菜園新石器遺址,是中衛史前文化的有力見證。中衛巖畫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公元前約3萬年)至新石器時代(公元前約4500年)就開始鑿刻,屬靈武水洞溝遺址原始人類活動范圍之內。

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橫貫中衛182.4公里,沿岸置各類船渡碼頭數十處。其中著名的有莫家樓碼頭,在今中衛市沙坡頭區柔遠鎮莫樓村;大坂碼頭,在今中衛市沙坡頭區濱河鎮大坂村;下河沿碼頭,在今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下河沿礦區。自流灌溉有2119年歷史,旱澇無虞,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的美譽。引黃灌區111.07萬畝。其中,衛寧平原自流灌溉65.72萬畝,揚水灌區45.35萬畝。有美利渠、壽渠、角渠、躍進渠、七星渠等五大干渠,共418公里。最早的灌溉渠蜘蛛渠(今美利渠)開挖于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09年)。古老的灌溉水車和羊皮筏子,是中衛黃河水道上農耕文明的見證。

絲路文化

中衛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千百年來,為了鞏固邊防,保障絲路暢通,歷代中央政權穩固時,移民充邊,駐軍屯墾,人員往來頻繁,物資交流暢達,不僅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而且商業貿易十分繁榮,加之黃河中衛段水運繁盛,素有“水旱碼頭”、“絲路古城”之譽。

宗教文化

由于古絲綢之路沿途僧侶、神父、牧師往來傳教,中衛佛、道、基督、天主、伊斯蘭五教俱全,至民國時期,寺廟道觀達200多座,平均每千人擁有一座,堪稱天下之奇。境內有高廟、石空大佛寺、牛首山寺廟群、天都山石窟、老君臺和九彩坪拱北等寺廟,形成了廟堂音樂、舞蹈、禮儀等宗教文化。

邊塞文化

中衛照壁山大麥地一帶,是東西部草原的連接帶,又是中原通向漠北和西域的必經之地,是絲綢之路邊陲要塞,也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匯地帶,歷史上眾多游牧民族往來頻繁。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便是*邊塞文化佐證。

軍墾文化

中衛前有黃河之險,后接賀蘭之固,扼守寧夏西大門,自古為西北地區兵家必爭之重鎮,軍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境內有眾多的古代城堡烽燧,有橫亙東西、分置南北的秦、漢、明代長城。明朝在寧夏地區實施軍政合一體制,不設府、州、縣等地方政府而只設寧夏鎮,鎮下管7個衛,即寧夏衛、寧夏左屯衛、寧夏右屯衛、寧夏中屯衛和寧夏前衛、寧夏中衛、寧夏后衛。衛下設所,所管堡。全鎮轄地相當于今同心縣、鹽池縣及其北部的沿黃河各市、縣、區。寧夏五衛腹地,寧夏前衛,今賀蘭縣、平羅縣屬之;寧夏后衛,今鹽池縣和同心縣東部地區屬之;寧夏左屯衛,今吳忠利通區、靈武市和同心縣東部地區屬之;寧夏右屯衛,今永寧縣和青銅峽市分水嶺以東地區屬之;寧夏中衛原是一個軍事建制單位,衛城在前朝的應理州,今沙坡頭區、中寧縣和青銅峽市分水嶺以西地區屬之。設有13堡,柔遠堡、鎮靖堡、鎮虜堡、石空寺堡、棗園堡、常樂堡、永康堡、宣和堡、寧安堡、寧安新堡、威武堡、古水井堡、控夷堡等,治所在今中衛城。

西夏文化

成吉思汗曾兩次親自率軍轉戰在今中衛市,他病危殯天的“哈老徒之行宮”,即海喇都,正是海原縣城西南處的天都寨行宮。海原縣境內的天都山石窟、南華山靈光寺等遺址,都是西夏燦爛文化的存證。

移民文化

自秦漢經唐宋元明到清代,歷史上有過多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明代以前,先后有匈奴、鮮卑、羌、氐、羯、回紇、女真、蒙古等部族入居。清代“自乾隆咸豐,寧夏水利大修,齊魯燕晉陜甘之民趨赴”。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于日寇入侵和中原災害頻繁,豫陜蒙甘等地的人口散流入衛。1958年包蘭鐵路通車,又有京滬陜浙等地移民遷入。上世紀80年代南山臺揚黃灌區建成,從區內西海固地區遷入移民。天南地北的人們來到中衛,各地文化在這里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衛地方文化。

旅游/中衛市

沙坡頭

沙坡頭旅游區位于寧夏中衛縣西20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

沙坡頭旅游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是*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鐘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被世人稱為“沙都”。2004年又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十個*玩的地方”。

這里有**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里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羅山自然保護區

面積13.37萬畝,“羅山疊翠”是同心*名勝,主峰好漢疙瘩海拔2624米。保護區內有森林、草原、荒漠三大生態類型。山麓有云青寺和明王陵。 位置:同心縣韋州鎮。

明王陵

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木旃及其子孫們的陵園,當地人稱“明王陵”或“明慶王墓”。

高廟

位于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始建于明朝中期,至清代已成為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為三教合一的寺廟。整個建筑群緊湊而富于變化,是寧夏古建筑的杰作。 位置:中衛市沙坡頭區市區。

寺口子旅游區

享有“小華山”之稱。景區以山體渾圓的繡球山為分野,天然地分成東西兩線。東線自然風光奇險美幽;西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兩線風光迥異,特色分明,卻又自然和諧成一體。 位置: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南20千米處。 

節日習俗/中衛市

開齋節

開齋,阿拉伯語為“爾德”,意為“皈回”。伊斯蘭教教歷九月(萊麥丹月)為“齋月”,至十月齋滿日為“爾德”節,本縣回族以農歷推算,每三年向后推一個月。各教派之間封齋日和開齋日期略有差異,尕德忍耶慣于當月初二封,次月初二開;虎夫耶當月初三封,次月初三開;伊黑瓦尼.哲赫忍耶以當月見月牙之日封,次月間月牙之日開。 

古爾邦節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后七十天舉行。

圣紀節

圣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誕辰與逝世恰巧都在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稱“圣紀”。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圣、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贈糧、油、肉和錢物,并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采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回族群眾自愿來干的。回民把圣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后,不亦樂乎。儀式結束后,開始會餐。有的地方經濟條件較好,地方也寬敞,擺上十幾桌乃至幾十桌飯菜,大家歡歡喜喜,一起進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兒飯,回族群眾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對于節前散了“乜貼”,捐散了東西,而沒來進餐的,要托親友、鄰居給帶一份“油香”去品嘗。  

特色美食/中衛市

中衛的小吃是塞上有名,素菜豆腐、漩粉涼菜、米黃子都是當地很受歡迎的菜品,也是夏季的時令小吃,而清蒸鴿子魚扒駝掌都是不可多得的高級佳肴,可以在旅游路途中依個人口味品嘗一番。

中衛飲食以面食為主,中衛的滾粉泡芋頭、漩粉涼菜、硬面干烙子都是面食類的特色小吃。中衛當地有特產鴿子魚,自然而然,清蒸鴿子魚成了一道不可錯過的當地美食。同時,中衛的奶產品以及羊肉也十分出名。香脆可口的米黃子、煎豬臟都是中衛的特色小吃,而扒駝掌雖沒有熊掌出色,但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6]

素菜豆腐

特點:味道鮮美,口感筋斗,做工細致,色彩亮麗,使人食欲大開,是一道上等的素菜。
攻略:素菜豆腐的特色,中衛人都十分熟悉和喜愛,但正宗的素菜豆腐以閻素萊制作的素菜豆腐較為出名,目前由閻秉義接管經營,其油炸制品遠近聞名,甚至鄰縣的人都會特地到他那里專程購買。

扒駝掌

特點:駱駝的腳掌因常用于行走,所以肉厚而有彈性,駝掌肉味道獨特,肉質細嫩,不肥不膩,葷素得當,駝掌、蹄黃與雞鴨肉味完美結合,其味道并不輸給熊掌,可謂為熊掌之*代替品,駝掌的產量很少,價格也比平常的菜品要高出許多,乃秋冬季補品之一。

煎豬臟

特點:味道香醇,不油膩,是一道下酒佳肴,做起來也方便快捷,現煎現吃。

清蒸鴿子魚

特點:鴿子魚鱗少刺稀,肉細味鮮,口感嫩滑,香氣撲鼻,不但營養豐富,還具有醒酒的功效。

飲食禁忌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

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后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特產/中衛市

大米

特點:顆粒飽滿、圓潤、顏色白凈,做出的米飯,帶有粘性,味道清香,營養豐富。

枸杞

特點:紅色果實,粒大,籽小,含糖量高,營養豐富。目前有很多枸杞產品,如枸杞酒、枸杞茶,枸杞還能用來做稀飯,炒菜、煲湯等。

金絲棗

特點:味道甘甜、果肉肥厚、果核細小,拉開半開的果肉有金黃色的糖絲相粘,長達兩三寸而不斷,營養價值高,可與豆腐媲美,是饋贈佳友上等禮品。

鴿子魚

特點:鴿子魚僅在中衛、中寧境內可見,不但鱗少肉細刺少,肉味鮮美、嫩滑,還可以用來做醒酒菜,是一道難得的美味佳肴。

香水梨

特點:易儲存耐放置,長時間不易腐爛,不怕寒冷,顏色變深后味道更佳。

蘋果

特點:肉細質密、硬度大、香甜可口

黃酒

特點:色澤淡黃透亮,酒香甘甜,略帶酸苦,清熱解暑,開胃提神,中衛的黃酒做工講究,選料精細,味道也是獨具特色。

銀柴胡

特點:銀柴胡的根可以入藥,呈淺黃色,性甘,味寒,能清虛熱,除疳熱,是治療神經衰弱、氣虛的不可或缺的中藥材。

壓砂甜西瓜

特點:用壓砂的方法種植出的西瓜,皮薄味美,甘甜爽口,個大瓤紅汁多,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

沙棘

特點:沙棘的果實呈球形,味道酸甜,同一株植物上也會結出多種顏色的果實,有紅色、桔紅色、桔黃色、黃色等,遠遠看去,像是五彩的寶珠。沙棘抗風蝕,耐高溫,且不畏嚴寒,所以也是很好的治沙、防沙化的綠色植物。

苦蕎

特點:味道清苦,蕎香濃溢,可以用來泡茶,還可磨成面粉,做面類食品,如:面包、面條、面糊,苦蕎還能用來做酒,做粉絲。

名人/中衛市

林琪,字少文,甘肅定西縣城關鎮人。民國初,畢業于山東煙臺海軍軍官學校,歷任寧夏中衛縣郵政局長、縣長及青海循化縣縣長。[7]

類似“中衛市”
與“中衛市”相關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