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aα片_av女人乱码中文字幕_18女人水多性高朝床叫视频_亚洲欧洲日韩AV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四川政府

阿壩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阿壩
網站熱點: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智能問答,微博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2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3:02
網站介紹: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歷史沿革/阿壩縣

戰國時,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壩州始有建制。

西漢置汶山郡。晉、隋襲舊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時有興廢,演變頻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維川郡。

元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衛,分轄各土司及千戶所。

清設茂州、理番廳、松潘廳、懋功廳。民國之初改廳州為縣,繼后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公署,后改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轄松潘、茂縣、汶川、理縣、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縣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個屯守備。

1952年茂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3年1月1日撤銷茂縣專區,改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原懋功縣改稱小金縣(駐美興鎮);原靖化縣改稱大金縣;由松潘縣部分地區設置南坪縣(駐南坪);理縣駐地遷雜谷腦。原阿壩地區改設阿壩縣(駐中阿壩);原黑水地區改設蘆花縣(駐蘆花);原若爾蓋地區改設若爾蓋縣(駐納摩寺);大金縣的綽斯甲地區建立縣級行政委員會(駐舟山)。將卓克基、松崗、黨壩、梭磨四土司分別建立相當于區的政權機構,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區馬爾康暫設相當于縣級的行政機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川省藏族自治區轄10縣、1縣級行政委員會、1縣級辦事處。

1954年蘆花縣改名黑水縣,若爾蓋縣由納摩寺遷駐達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改設阿壩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刷經寺。

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土)改設為馬爾康縣。綽斯甲行政委員會改為綽斯甲縣,駐地遷觀音橋。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

1958年阿壩藏族自治州駐地由刷經寺遷馬爾康縣城。由壤塘行政委員會設立壤塘縣(駐南木達)。撤銷茂縣、汶川2縣。同年7月7日由原茂縣、汶川2縣全部轄區和理縣部分地區合并設立茂汶羌族自治縣(駐威州鎮)。理縣遷駐刷經寺。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1縣、1自治縣。

1959年壤塘縣遷駐壤塘;理縣遷駐哈拉瑪。

1960年撤銷理縣,以原理縣和阿壩縣的部分地區設立紅原縣(駐哈拉瑪);原理縣的其余地區并入茂汶羌族自治縣和馬爾康縣。撤銷南坪縣,并入松潘縣。大金縣改名為金川縣。撤銷綽斯甲縣,并入金川、壤塘2縣。阿壩藏族自治州轄9縣、1自治縣。

1963年恢復南坪(駐南坪)、汶川(駐威州鎮)、理縣(駐雜谷腦)3縣;茂汶羌族自治縣由威州鎮遷駐鳳儀鎮。阿壩藏族自治州轄12縣、1自治縣。

1987年,阿壩藏族自治州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理環境/阿壩縣

位置

阿壩縣(101°18′—102°35′,北緯32°18′—33°37′)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川、甘、青三省結合部。

地形

阿壩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西北年波也則山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境內*峰5154米,終年積雪;北以鵝持下仍山為天然屏障;東南部查理鄉境內有阿依拉山;北部和東部是廣闊的高原淺丘草地;西部和中部為深丘狀草地,逐漸向南部高山峽谷林區過渡;高度由海拔5141朱遞減到2936米。

地貌

全縣地貌分為東北丘狀高原、平坦高原區;中西部盆地、高原山地區;南部高、中山河谷林區三種不同地貌區域,并有高原山地向高山峽谷過渡的地貌特征。

氣候

縣境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春秋相連,于雨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12毫米,濕季(5-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89.6%。年平均氣溫3.3攝氏度,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全年無*無霜期,相對無霜期33天。

水文

阿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巴前顏喀拉山槽區,位于川西高原北隅長江、黃河支流分水嶺河源地帶,地形復雜。縣境垮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境內有麻爾曲河、阿柯河和賈曲河及其支流和溪溝以及大小海子(高原湖泊)。

行政區劃/阿壩縣

截至2013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轄13個縣,面積84242平方千米。阿壩州包括馬爾康縣、金川縣、小金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原南坪縣)、黑水縣。

汶川縣 4083 k㎡ 威州鎮、綿虒鎮、映秀鎮、臥龍鎮、水磨鎮、漩口鎮、龍溪鄉、克枯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耿達鄉、三江鄉
理縣 4318 k㎡ 雜谷腦鎮、米亞羅鎮、古爾溝鎮、薛城鎮、夾壁鄉、樸頭鄉、甘堡鄉、蒲溪鄉、上孟鄉、下孟鄉、木卡鄉、通化鄉、桃坪鄉
茂縣 4075 k㎡ 鳳儀鎮、南新鎮、回龍鄉、疊溪鎮、東興鄉、渭門鄉、永和鄉、溝口鄉、光明鄉、富順鄉、土門鄉、黑虎鄉、飛虹鄉、三龍鄉、白溪鄉、洼底鄉、石大關鄉、太平鄉、松坪溝鄉、 曲谷鄉、雅都鄉
松藩縣 8486 k㎡ 進安鎮、川主寺鎮、進安回族鄉、十里回族鄉、青云鄉、安宏鄉、大寨鄉、牟尼鄉、鎮江關鄉、鎮坪鄉、岷江鄉、大姓鄉、白羊鄉、紅土鄉、紅扎鄉、小姓鄉、燕云鄉、山巴鄉、水晶鄉、小河鄉、施家堡鄉、黃龍鄉、上八寨鄉、下八寨鄉、草原鄉
九寨溝縣 5286 k㎡ 永樂鎮、漳扎鎮、永豐鄉、永和鄉、安樂鄉、白河鄉、雙河鄉、保華鄉、羅依鄉、勿角鄉、馬家鄉、郭元鄉、草地鄉、陵江鄉、黑河鄉、玉瓦鄉、大錄鄉
金川縣 5524 k㎡ 金川鎮、觀音橋鎮、沙耳鄉、慶寧鄉、咯爾鄉、勒烏鄉、萬林鄉、河東鄉、河西鄉、集沐鄉、撒瓦腳鄉、卡拉腳鄉、俄熱鄉、太陽河鄉、二嘎里鄉、阿科里鄉、安寧鄉、卡撒鄉、 曾達鄉、獨松鄉、馬爾邦鄉、馬奈鄉、毛日鄉
小金縣 5571 k㎡ 美興鎮、日隆鎮、老營鄉、崇德鄉、新橋鄉、美沃鄉、沙龍鄉、宅壟鄉、新格鄉、達維鄉、日爾鄉、結斯鄉、沃日鄉、木坡鄉、兩河鄉、撫邊鄉、八角鄉、雙柏鄉、窩底鄉、汗牛鄉、潘安鄉
黑水縣 4154 k㎡ 蘆花鎮、卡龍鎮、沙石多鄉、紅巖鄉、麻窩鄉、雙溜索鄉、瓦缽梁子鄉、色爾古鄉、石碉樓鄉、龍壩鄉、洛多鄉、木蘇鄉、維古鄉、知木林鄉、扎窩鄉、晴朗鄉、慈壩鄉
馬爾康縣 6639 k㎡ 馬爾康鎮、卓克基鎮、松崗鎮、梭磨鄉、白灣鄉、黨壩鄉、木爾宗鄉、腳木足鄉、沙爾宗鄉、龍爾甲鄉、大藏鄉、康山鄉、草登鄉、日部鄉
壤塘縣 6836 k㎡ 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石里鄉、吾伊鄉、崗木達鄉、上杜柯鄉、茸木達鄉、南木達鄉、尕多鄉、中壤塘鄉、上壤塘鄉
阿壩縣 10435 k㎡ 阿壩鎮、哇爾瑪鄉、麥昆鄉、河支鄉、龍藏鄉、求吉瑪鄉、甲爾多鄉、各莫鄉、德格鄉、四洼鄉、安斗鄉、柯河鄉、垮沙鄉、安羌鄉、查理鄉、茸安鄉、洛爾達鄉、麥爾瑪鄉、賈洛鄉
若爾蓋縣 10437 k㎡ 達扎寺鎮、班佑鄉、阿西鄉、唐克鄉、轄曼鄉、紅星鄉、麥溪鄉、嫩哇鄉、凍列鄉 崇爾鄉、熱爾鄉、占哇鄉、降扎鄉、巴西鄉、阿西茸鄉、求吉鄉、包座鄉
紅原縣 8398 k㎡ 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鄉、龍日鄉、江茸鄉、查爾瑪鄉、瓦切鄉、阿木鄉、壤口鄉、麥洼鄉、色地鄉

資源/阿壩縣

礦產資源

阿壩縣礦產資源豐富,有褐煤、泥炭、鐵、銅、銀、砷、鉛、鋅、錫、金等豐富的礦產資源,褐煤儲量達20億噸。

水能資源

阿壩縣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發電前景廣闊,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7.6萬千瓦,可開發量為83.7萬千瓦,現僅開發3415千瓦,年發電1423萬度,占可開發量的2%,豐富的水能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縣境內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支流阿曲河、麻爾曲、賈曲河橫貫三個自然區域,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條。其中黃河流域11條,長江流域15條; 50—100平方公里的有6條,二級支流水量較為集中,一級支流水量豐富,有水能開發的優越條件。

全縣大部分水能資源在中部阿曲(河)和西南部的麻爾曲(河),其中貫穿縣境內的阿曲河長151公里,流域面積4292平方公里,*流量21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8.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9億立方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9立方米/秒,有天然落差1350米,可利用落差395米,平均比降8.9‰。麻爾曲流域2437.6平方公里,縣內河長75公里,落差300米,平均比降1.6‰,年徑流16.61億立方米,占全縣水能資源的94.42%,黃河水系0.49萬千瓦,占全縣水能資源的5.58%。

中藥材資源

阿壩縣境內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縣境內野生動植物中藥材品種繁多,量多質好,植物藥材有69科179種,主要中藥材資源蘊藏量在300萬公斤以上。以質優聞名世界的冬蟲夏草、川貝母、川赤芍、甘松、羌活、黃芪、大黃、鹿茸、熊膽、麝香等動植物藥材資源十分豐富。

綠色產品資源

縣內立體氣候十分明顯,日照豐富,晝夜溫差較大,具有建立青稞、綠豌豆、馬鈴薯、油菜及其它多種經營生產基地的優越條件。除畜產品資源外,川西北草地資源還有提取香精、香料的野草、野花種類繁多、分布廣闊。縣內還盛產松茸、蕨菜、沙棘、人生果等多種野生食用菌類及山野菜、野果,為無污染天然綠色食品加工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畜牧業資源

阿壩縣草地牧草資源豐富,鮮草貯量極大。草場面積1321萬畝,

占全縣總面積的84.40%,可利用草場面積1074萬畝。牧草種類繁多,有55科,182屬, 353種,其中飼用植物258種,占草地植物的73%;優勢牧草60種,占飼用植物的23%。此外,尚有大量的藥用植物和蜜源植物。畜種資源也十分豐富,以飼養草食家畜牦牛、藏系綿羊(賈洛羊)為主,山羊、馬、驢次之。對發展畜牧業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巨大的生產潛力。畜產品均以半野生、半野味、純天然、無污染著稱,是有著廣闊市場開發前景的名、優、特、稀綠色食品。我縣于2005年成功認證為全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國家對藏區科學種草養畜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夯實草業基礎,為開發利用阿壩優勢畜種資源,草產品、天然綠色畜產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可靠保證。

生物資源

阿壩縣林木分布多由單一樹種或生態特性近似的樹種組成單純林,且垂直帶譜明顯。分為針闊混交林、亞高山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主要有子果云杉、黃果冷杉、隱蕊杜鵑、西藏忍冬、刺五加等。菌菇現有97種。珍貴的食用菌有金耳、杯傘、喉頭菌、靈芝等。野生動物有164種,其中有川金絲猴、云豹、雪豹、西藏野驢、白純鹿、白鶴、中華秋沙鴨、金雕、黑頸鶴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54種。

人口民族/阿壩縣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阿壩州常住人口為89871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8474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245人,增長6.05%。年平均增長0.59%。阿壩州戶籍人口為901683人。

阿壩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24084戶,家庭戶人口為82249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5人減少0.38人。

阿壩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67231人,占51.99%;女性人口為431482人,占48.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4上升為108.29。

阿壩州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78497人,占19.86%;15-64歲人口為 654786人,占72.86%;65歲及以上人口為65430人,占7.2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5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5.6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2個百分點。

阿壩州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489782人,占54.50%;羌族人口為157969人,占17.58%;漢族人口為220679人,占24.5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0283人,占3.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34544人,增長7.59%;羌族人口增加3064人,增長1.98%;漢族人口增加11409人,增長5.4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228人,增長7.94%。

阿壩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825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755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454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7581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經濟發展/阿壩縣

綜述

截至2010年,阿壩縣全年預計實現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6萬元,同比增長1.9%;

國稅入庫320萬元,同比下降26.94%;地稅入庫830.4萬元,同比下降11.71%。 全年預計社會各項存款余額達45200萬元,同比下降1.3%;各項貸款余額達9703萬元,同比增加31.19%。

“十一五”期間,全縣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長足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逐年增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719萬元。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59113萬元,本屆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8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464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345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999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44:14:42,調整為42:12:46。

*產業

阿壩縣以傳統牧業為主,牧農林結合。全縣有天然草場1321萬畝,耕地15萬畝(已實施退耕還林4.55萬畝),林地面積313萬畝。2012年底牲畜存欄51.6萬混合頭,同比增長0.5%;各類牲畜出欄13.8萬混合頭;肉類總產量1.1萬噸,奶類產量2.1萬噸;

第二產業

工業是阿壩縣新興產業。 在阿壩縣,產業集群是提高阿壩縣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產業園區是政府劃出一塊阿壩縣區域,通過優化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和硬環境,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大量企業進駐和發展,這為形成產業集群和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準備了條件。

2013年,阿壩縣開發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業、文化旅游產品加工業、民特產品加工業、水電工業、新型能源工業推進以及中安電站、若果朗水利工程建設前期工作、裝機1.9萬千瓦的安羌電站擴容工程、羊羔電站技改工程;培育壯大民族特需品加工業,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扶持色加工業發展,將特色產品加工業從簡單粗放型逐步向精細高效型轉變,工業在三次產業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升,全年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921萬元,同比增長18.3%。

第三產業

阿壩縣利用宗教旅游勝地及秀麗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旅游業。

阿壩縣是宗教旅游勝地,有著名的藏族寺廟郎依寺和格爾登寺景觀。境內丘頂平緩之汪山與谷地交頒,溪流縱橫。有藏區著名的蓮寶葉則神山圣湖野生動物保護區風景區,神奇神秘的藏傳佛教寺廟文化、安多藏區民俗風情旅游景區,以及曼扎塘大草原黑頸鶴高原濕地生態保護區和柯河茸安高山峽谷生態風景區。

阿壩縣是青海省西寧市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也是甘肅省臨近各縣與四川、成都等地的主要通道,東接九寨黃龍大劃原景區,北接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和安多藏族風情區,構成了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大三角精品旅游景區。

對外開放舉措

阿壩縣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提高開放實效和水平,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服務功能。推出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訊、城建、生態環境、旅游資源、農牧業產業化等重點建設項目與對外合作項目,歡迎省海內外客商來縣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水電、藥業的開發。

社會事業/阿壩縣

教育

阿壩縣響應四川省教育廳政策,不斷加強基礎教育工作,以農村教育為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地區、邊遠艱苦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加強中小學德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民族地區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工作。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

衛生

僅有少數民間藏醫開展醫療活動,藥品緊缺,設備簡陋,無專門醫療和業務管理機構,時有病疫流行。解放初,中央民族衛生工作隊進入阿壩開展工作,走村竄寨為百姓診治疾病。1953年阿壩縣衛生院建立,特別是民主改革以后,縣、鄉、村醫療衛生網絡迅速建立,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觀,組織宣傳衛生知識,推行新法接生,加強疫病普查和防治工作。到1990年底,全縣共建立醫療衛生機構31個,有病床110張,醫療衛生人員142名。

社會建設

“兩館一中心”建設項目位于南岸新區核心區金鼓廣場南側,為“雪碳工程、文化館、圖書館、全民健身中心”三個項目整合而成。建筑布局呈扇形,與城市道路及廣場關系較好,建筑錯落有致、風貌采用泥土色、古樸典雅,充分體現了安多地區的特色。

交通/阿壩縣

阿壩縣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東距省會成都505公里,西北距青海省西寧市和甘肅省蘭州市各約700公里,與三省區結合部相鄰的各縣都有公路直接相通。全縣有省道120.8公里、縣道304公里、鄉道70.1公里、村道336.3公里,總里程達797.9公里,開通了阿壩至成都、馬爾康、壤塘、紅原、若爾蓋及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班瑪縣、甘肅省瑪曲縣、合作縣,西藏和臨夏等13條客運線路,已經形成以通往省、州和鄰縣公路為骨架,縣鄉村道為補充的交通網絡新格局,成為川、甘、青三省交匯處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的嶄新格局。

領導/阿壩縣

縣委書記

楊宏壽,男,藏族,1971年12月出生,四川金川人。1994年5月加入*共產黨,1995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任阿壩縣委書記。

縣長

蘇均,男,漢族,1973年12月出生,四川閬中人。1997年4月加入*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在職大學學歷,任阿壩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名優特產/阿壩縣

玉帶酥

玉帶酥,酥點,色白酥紋美觀,皮酥餡香甜。因點心形如古代-的玉飾腰帶而得名。

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餡種類繁多、頗具特色。肉包子有牦牛肉餡,“素”包子有人參果餡、酥油糌粑餡、雜菌餡、蕨苔餡、元根餡、混合型包子:有豬肉蘑菇餡、豬肉木耳餡、豬肉白菜餡、豬肉菲菜餡。其次,包子的形狀千姿百態,大放異彩。

甘松

甘松主產四川、甘肅、青海等地。阿壩縣內植物中藥材品種繁多,量多質好,植物藥材有69科179種,儲量達600萬斤。

文化信息/阿壩縣

古老的阿壩草原孕育了豐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

唐卡、壁畫、酥油花、藏戲、神話故事、歌謠、藏醫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扎崇”節是縣境獨具特色的地方傳統性商貿節日。1985年2月,縣委、政府正式恢復扎崇節,將每年公歷 6月 15~17日定為節慶日。

阿壩縣歷史文化悠久,人口以藏族人民為主,因此阿壩縣以藏羌文化為文化主流。藏羌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在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被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筑,有歷史悠久的藏語言文字,有浩如煙海的宗教典籍,有醫理獨特的藏醫藏藥,有美侖美奐的壁畫、唐卡、金銅造像,有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日、民間歌舞,還有大量至今仍在人們口頭流傳的史詩、歌謠、諺語。

建筑文化

走進阿壩縣,就走進了藏式古建筑的藝術殿堂。從上阿壩安斗鄉、甲爾多鄉到中阿壩、下阿壩的安羌鄉、查理鄉等廣大地區分布著十分獨特的土房藏寨建筑群。這些具有千年建筑歷史的藏式民居,簡直就是一件件以土木作形,以各類線條詭奇,色彩純凈的圖案作裝飾的藝術品。數十座民居散落于一片山坡,就是一卷民居村落圖,千百座民居點綴在寬闊的阿曲河谷,就形成了廣袤的青藏高原上難得一見的藏式建筑藝術大觀。

服飾文化

阿壩縣素有“安多藏族服飾之都”之稱,由于獨特的區域位置和多樣文化的匯聚,再加上商業市場的發育,阿壩縣藏族服飾文化發展迅速。多年以來,安多藏族服飾高貴氣韻,華美之風,是人們欣賞藏族民間服飾、感受民間藝術氛圍的旅游勝地。

景區景點/阿壩縣

阿壩奪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壩縣東北八公里處的哇爾瑪鄉政府所屬提窮大隊第四小隊的境內。

集眾僧的奪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奪登寺建寺于藏歷第六繞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欽夏甫尼瑪增大師奠基而組成僧團。大殿由80根柱頭所支撐,取名為“本來寂靜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師相繼維護。藏歷第十一繞迥之火馬年即公元1666年,由奪登雍仲楚臣將該寺歸屬給從后藏興達頂來的本教大師彭措旺杰而變為后藏本教的所屬之一,在彭措旺杰的大力幫助和鼎力支持下,又興建了“興藏大殿”,取名為“奪登寂靜倫珠悅色雍仲林”。之后相繼由奪登寺世襲來維護。第八代楚欽第二世楚臣登巴堅贊大師向大知虹身頂禮,將該寺的講修規范儀則,以及寺內外的規矩都嚴格進行了規范化管理。

該寺每年大的定期法會有:八次大的法會,四次修供法會、六個大的節日。另外每月上旬都要進行定期的說戒、修供等的儀軌。

該寺收藏有20多卷歷住堪布的經卷,大多數經卷都已刻成木刻版進行保存。

世外桃源神座

榮獲“*的世外桃源”稱號的神座景區位于阿壩縣東部的查理鄉

,包括查理鄉神座村、奪哇村、然木奪村、塔洼村和安羌鄉中安村部分地區,有603戶3330人,是農牧林兼營區,有耕地 3000余畝,草場65萬畝,森林5萬畝,牲畜約5萬頭。

神座景區風光十分秀麗,古樸秀美的神座藏寨土房建筑群炊煙繚繞,神座姑娘勤勞美麗,歌聲悠揚,一灣清澈的河水從村前吟唱而過,河上古老獨特的伸臂橋經幡飄舞,牛羊和農人們從上面悠閑走過,仿佛訴說神座姑娘的美麗傳說,寨前山坡上碧翠的倉松翠柏掩映,五彩的闊葉林和灌叢把山巒裝點得神奇清幽,樹林上猿猴攀跳,珍禽紛飛,樹下小兔、鹿麝出沒,充滿生機,寨后寬闊的高山牧場上牧人的帳篷象群星點綴,成群的牛羊在牧場上徜徉,更有藏寨前、山頂富有傳奇色彩的藏區僅有的女神山上,尕巴娜姆女山神日夜守護藏寨。環境優美的林間溪流邊一座座古老的藏傳佛教寺院是喇嘛們修煉的好去處。

阿壩縣各莫寺

在阿壩州阿壩縣城西北部各莫鄉唐麥村,距縣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顯密兼修的格便派別寺院。為阿壩州三大格魯派寺院之一,為黃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這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貢卻德慶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創建的。原名法相寺,至今200余年。

阿壩縣德普寺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壩縣德格鄉境內,是薩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

是由第四世德普活佛創建的,歷代曾涌現了很多為人稱道的大成就者。寺廟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龕中,有一見得解脫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圍有薩迦五祖、薩迦二勝六莊嚴、十六尊者,八大菩薩等許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彌勒佛一見有義像、從尼泊爾迎請的千手千眼大悲觀自在菩薩、大白傘蓋佛的金身像等許多非常精美的銅像。還有兩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唐卡畫(每套九幅)為主的眾多新舊唐卡畫。 密宗續部的大殿,修建于1903年,至今未壞,一般很難見到象此殿這樣多的金銀和木雕。殿中有從甲絨綽斯甲迎請的觀自在菩薩像內天然內藏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非常殊勝。

曼扎塘濕地大草原

位于阿壩縣東北部,包括麥爾瑪、賈洛鄉、賈柯牧場

等地草原,平均海拔約3400米左右。曼扎塘風景區內有遼闊無垠的大草原,每到春季,這里綠草茵茵,花海草毯十分美麗,是川西北藏區的優良牧場,同時這里也是黃河水系源頭涵養地,與若爾蓋、紅原*濕地保護區連成一片,有十分豐富完整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這里除了有隨黑白帳蓬游動的藏族牧民和成群的牛羊,兔遜逐鹿于花間草叢,蒼鷹盤旋于高空,更有珍稀的國家一類野生保護動物黑頸鶴常成群結伴在沼澤邊,該區生態系統穩定,已知有脊椎動物19目39科79屬117種,是觀賞遼闊的川西北大草原風光和考察高原濕地生態的勝地。

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長廊

生息繁衍于川、甘、青三省結合部的阿壩縣各族兒女,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并存。獨具一格的高山、草原、峽谷地貌匯聚成了美麗的阿曲河谷,這樣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民情風俗,孕育了大度包容的人文精神。使這里被賦予“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長廊”的美譽。

地質災害/阿壩縣

地震

2005年1月5日清晨6時05分,馬爾康縣、壤塘縣、阿壩縣交界(北緯32.30度,東經101.60度)發生4.7級地震。馬爾康縣日部鄉、壤塘縣城震感強烈,馬爾康縣城、小金縣城部分居民有感;日部鄉公路出現垮塌現象。

經濟/阿壩縣

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增長10.2%。其中:*產業增加值35.04億元,比上年增長4.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20.84億元,增長13.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2.4%,拉動經濟增長6.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78.11億元,增長8.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9.9%,拉動經濟增長3.0個百分點。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5.5:50.1:34.4調整為15.0:51.6:33.4,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占GDP的比重達42.2%,比2012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三產業分別下降0.5和1.0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6.0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1%,占GDP的比重為45.3%,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產業增加值18.82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62.61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24.60億元,增長10.5%。

*產業

阿壩州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藥、果生產基地之一。耕地八萬公頃,主要作物有玉米、青稞、黃豆、土 豆、小麥、葫豆、蕎麥、油菜、亞麻。有草場42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50%,載畜330萬頭,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禽、皮、毛、乳、油、骨等畜產品暢銷全國。

阿壩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89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服務業分別增長4.4%、3.5%、5.4%、6.1%和6.0%。年末,有效灌溉面積20460公頃,其中農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5230公頃。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0.48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3.0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7%。2013年農村用電量2.1億度,比上年增長6.0%。年末耕地面積6.04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5%。

2013年農作物播種面積7.8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879公頃,增長2.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26萬公頃,增長0.4%;糧食總產量17.62萬噸,與上年持平;蔬菜產量55.49萬噸,增長8.1%;園林水果產量12.01萬噸,增長26.7%。

2013年新建早熟花椒、核桃、沙棘基地4.2萬畝。積極推進汶川、金川現代林業重點縣建設。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順利啟動,已到位國家資金1.2億元。扎實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建設公益林473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000公頃,封山育林2733公頃),森林撫育15113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4.62萬公頃。阿壩森林面積209.82萬公頃,森林復蓋率24.2%。

2013年出欄生豬35.94萬頭,比上年增長8.5%;出欄牛35.85萬頭,增長9.7%;出欄羊31.77萬只,增長3.4%;出欄兔57.47萬只,增長25.3%。年末豬存欄32.58萬頭,增長2.0%;牛存欄178.24萬頭,下降2.1%。2013年肉類總產量7.29萬噸,增長15.6%。其中:豬肉產量2.55萬噸,增長7.4%;牛肉產量4.01萬噸,增長23.0%。奶類產量11.53萬噸,增長2.0%。

第二產業

2013年,阿壩州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9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5%,拉動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工業化率達42.2%。規模以上工業加速發展,增加值總量達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增速居全省第二,比全省增速快2.2個百分點。輕工業發展快于重工業,分別增長16.2%和9.3%。主要產品中,鐵礦石原礦產量增長48.1%,中成藥增長65.1%,鐵合金增長16.1%,發電量增長3.2%,黃金增長93.9%,葡萄酒增長7.9%,乳制品增長2.1%。

2013年末,阿壩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戶,總資產496.04億元,比上年下降3.5%。201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01億元,比上年增長2.8%。實現利稅總額9.44億元,比上年下降47.6%。產品銷售率88.9%。

第三產業

2013年,阿壩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按銷售單位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零售額40.55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11.68億元,分別增長15.5%、11.6%。按國民經濟行業統計:批發業、零售業分別實現零售額5.44億元、31.70億元,增長23.9%和15.6%;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6.14億元、8.95億元,增長3.9%和14.1%。

2013年末,阿壩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35.1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148.20億元,增長11.6%;各項貸款余額186.44億元,增長12.4%(其中:短期貸款36.71億元,同比增長16.4%;中長期貸款148.28億元,同比增長10.4%)。

2013年保費總收入3.0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人身險0.91億元,下降3.1%;財產險1.75億元,增長9.6%。已決賠案件數2.69萬件,已決賠案件金額1.30億元,比上年下降0.6%。

社會/阿壩縣

教育事業

2013年末,阿壩有大專院校1所,專任教師431人,在校生7242人,招生2270人,畢業2371人;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317人,在校生3055人;小學(包括九年一貫制小學部分)265所,專任教師6269人,在校生66968人;初中38所(含九年一貫制13所),專任教師2645人(含完全中學初中部分),在校生32293人;高中18所,專任教師1205人,在校生15043人;幼兒園266所,在園幼兒22498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阿壩在校“9+3”學生7170人,“9+3”畢業生就業率達98.8%。

科技事業

2013年,阿壩州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1家,四川省創新型企業5家。年末,阿壩有省認定的新材料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創新型企業19家,州民營科技企業67家。2013年申請專利94件,專利授權65件。

文化事業

2013年末,阿壩文化系統有國有文化機構271個,其中:國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218個,博物館(紀念館)7個,公共圖書館13個,圖書館書籍總藏量35萬冊。有農家書屋1354個。有州廣播電視臺1座,縣廣播電視臺13座,有線電視用戶10.76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8.08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復蓋率分別達90.5%和97.6%。

醫療事業

2013年末,阿壩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62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6個,采供血機構1個,村衛生室1192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883張。有衛生技術人員47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29人,注冊護士1243人,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為59.6%。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阿壩孕產婦死亡率32.24/10萬、嬰兒死亡率14.83‰,均低于全省民族地區平均水平。孕產婦住院分娩率83.15%,比上年提高了4.51個百分點。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下降12%。城鄉衛生面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比上年提高2.7和8.4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

2013年,阿壩州舉行縣級以上大型群眾體育活動37次,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100人。免費開放體育場館28萬人次。參加第十二屆省運會獲得2枚銅牌、81分,創歷史*成績;參加省青少年錦標賽獲得9金13銀18銅;女足以全勝戰績衛冕省基地賽冠軍。銷售體育*5740萬元,占阿壩*市場份額的51.5%。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阿壩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39.6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30.5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21.5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68.63萬人,參合率達98.89%。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5.2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7.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達2.64萬人。

2013年共有5.17萬人納入城市低保,16.33萬人納入農村低保,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350元/月和150元/月。符合條件的五保供養對象全部納入供養范圍,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260元,集中供養率39%。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復蓋率為100%。19604名Ⅰ度、17557名Ⅱ度、5528名Ⅲ度大骨節病患者的農村低保、生活補助及醫療救助全部兌現。

交通概況/阿壩縣

截至2013年,阿壩現有公路5000多公里,已建成了鄉鄉通公路的良好交通網絡。國道213線、317國道橫穿境內,主要干道正向高速公路和標準公路發展,九寨黃龍機場、鷓鴣山隧道已建成使用。阿壩與西南大都會成都和西北大都會蘭州相鄰,緊靠四川省內的綿陽市、德陽市、雅安市和甘孜州。在州境內,若爾蓋是從甘肅方向進入阿壩州的中轉站,刷經寺是州內由成都經米亞羅、馬爾康、紅原等地的西線的必經之地,茂縣和松潘是成都至九寨溝的九環線的要沖,平武是川東地區進入阿壩的中轉站,而都江堰和汶川則是進入阿壩州的咽喉。進入阿壩州還有另外兩條線路,起點站在四川的綿陽、甘肅的文縣。綿陽客運中心至九寨溝縣城320公里,文縣至九寨溝縣城77公里。平武至松潘縣城170公里。從平武去黃龍的散客,可在中途的黃龍景區下車,平武至黃龍為114公里。從成都坐客車抵松潘縣城的散客,可以乘返平武的班車到黃龍。

旅游/阿壩縣

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名勝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四姑娘山屬*風景名勝區,臥龍、若爾蓋高原濕地屬*自然保護區,卓克基土司官寨屬*人文景點,藏羌民俗特色鮮明。

阿壩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富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團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和本樸的歷史人文景觀,被稱為“世界較后一處尚待開發的旅游金礦”。走進阿壩就是走進自然,走進阿壩就是走進風景。阿壩,東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

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區隔山相望,雙橋溝、鍋莊坪、尖子雪山景點,流云山崗輕抹濃裹,冰斗瑚沙棘林風嬌波池卜民江大峽谷自西東來,流泉飛瀑穿行其間Z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三江生態圈、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黑頸鶴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九曲黃河*彎;川西北大草原遼闊無垠;降扎溫泉、米亞羅紅葉溫泉,靈泉圣水洗浴民俗。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銅器、玉石、金銀器、陶器(戰國時期),濃縮和再現了羌族先民的獨特文化面貌和聰明智慧;古利等建筑古樸久遠,是藏羌民族文化藝術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藝術的活化石,宗教文化豐富多彩,天文、地理、美術、醫學等包羅萬象,文物名剎不腹枚舉。藏羌民俗風清古樸,鍋莊舞、服飾、羌族刺繡、藏羌山歌、飲食文化等無不引人入勝。

2010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申報的“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入選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工農紅軍長征從1935年4月進駐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達16個月,留下數處會址、遺址、文物等,還有鮮為人知的紅四方面軍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國遺址,以及后來建造的松潘紅軍長征總碑園、亞克夏雪山紅軍烈士陵園等。阿壩現有3個*風景區,3個省級風景區,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1個一級景點,38個二級景點,19個三級景點ZS個人文景觀板塊:長征史詩、藏文化、羌文化、歷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

主要景點

花湖 阿壩神座 阿壩縣各莫寺

當地節日/阿壩縣

當地節日

國際熊貓節 牦牛文化節 藏巴拉節 扎崇節
雅敦節 祥隆節 祭山節 雪梨節
黃龍廟會 摩朗節 看花節

經濟狀況/阿壩縣

經濟以牧業為主,牧農林結合。解放前缺少疫病防治措施。畜群結構不合理,管理粗放;農業生產工具簡陋,停留在原始農業階段。牲畜成活率低,主要農作物青棵平均畝產假40~50公斤。解放后,先后數次從內地引進大批鐵鋤、鐵鐮、新式犁等先進生產工具進行無償發放、推廣使用,取代了木鋤、木犁、“二個抬杠”等原始農具,改革耕作制度,深耕、輪作、施肥、選種、鋤草,加強病蟲害防治;迅速建立獸防站,培養獸醫,診治牲畜疫病,降低牲畜死亡率,提倡科學飼養、畜種改良,有計劃地調整畜群結構,畜牧農業生產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發生了巨大變化。60·~70年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耕、耙、播、脫機械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并建立了全機械化作業的大型國營農場。奶油分離器深入農牧民家庭,使阿壩縣農牧業機械化生產作業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1976年引進青稞優良品種“肚里黃”,對提高糧食產量起了很大作用。 1970年建立查理寺林場,開展森林采伐和管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響,亂砍濫伐造成嚴重損失。1982年實行了農村經營承包責任制。 1985年實行牲畜折價歸戶私有私養,極大地調動了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農牧業生產水平連年提高。1990年底,全縣農牧業生產總產值達 2650元,比 1958年增長 4.9倍,其中牧業2022萬元,增長5倍,農業315萬元,增長0.64倍。林業收入達19萬元。牲畜總數430955頭,比1958年增長1.95倍,糧食總產量939萬公斤,增長0.56倍,畜群結構漸趨合理,農業生產從單一的青棵、胡豆種植發展到種植蔬菜、采藥、農村工副業和鄉鎮企業等多種行業。農牧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純收入 711元。1959年 1月,最早建成的草原電站級產。隨后建立鄉村水中站 31座,以明亮的電燈取代了農牧區數千年來的酥油燈照明。1982年10月全縣*安羌電站竣工投產。解放前交通十分閉塞,僅有羊腸小道、獨木橋,以牛馬為交通工具與周邊部落聯系,物資運輸全賴人背畜馱,信息靠捎口信傳遞。“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沒足;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學狗爬”的民諺是當時交通情況的真實寫照。1955年11月,*條公路成

(都)阿(壩)公路竣工通車。1990年底,全縣有省道公路2條,縣道公路3條,鄉村道6條,林區公路3條,公路總長642.3公里,鄉鄉通公路,構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交通運輸網絡。有縣汽車隊1個,省汽車運輸公司所轄車站1個。有客貨車158輛,運輸拖拉機204輛,自行車750余輛,1987年摩托車達295輛。1952年建立阿壩(縣)郵電局,先后開通阿壩至久治、馬爾康的郵路。1988年10月安裝自動電話。設有縣郵電局和區郵電所5個,6條載波線路,2條電傳線路,5條長話線路,電話359門。工業是阿壩縣新興產業。解放前僅有幾家縫紉、皮毛加工、木器制作小手工作坊。民主改革后,先后建成33座大小水力發電站。“文化大革命”時期,盲目上馬一些工業企業,因造成損失而停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相繼建成安羌電廠、肉聯廠、牛毛絨分梳廠等骨干企業。現有牧機廠、煤炭廠、綜合林場、木材加工廠、糧食加工廠5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地毯廠、建筑公司、肉聯廠、奶粉廠等集體所有制企業,19個鄉鎮企業。全民集體所有制職工 659人,固定資產 1460萬元。 1990年工業總產值694萬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0.7%。初步形成了農吉林產品加工和電力工業生產體系.縣境是川甘青三省歷史悠久的物資集散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阿壩藏族傳統扎崇節的形成,各路商賈紛紛前往阿壩經商。麥桑土官華爾功臣烈亦鼓勵經商,阿壩地區商業貿易迅速發展,甘肅、青海及省內松潘、馬爾康等地商人云集阿壩,形成了“天興隆”等歷史上著名的“八大商家”和繁華的崇拉(商貿)市場。解放前夕,有個體戶300余戶。1951年,人民政府建立了阿壩民貿公司。1958年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全縣各區鄉建立了供銷商業網站,滿足廣大

農牧民生產生活需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政策增添了商貿活力,個體商業異軍突起迅猛發展,涌現出許多善于經商、勤勞致富的藏、回各族商業大戶。他們致富不忘家鄉,積極投資興辦教育,義務扶貧。1990年底,全縣有國營、集體供銷商業網點24個,從業人員27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470萬元。有農牧民個體商戶1362戶,1517人。縣城建起了全州*綜合農牧市場,貿易興隆,被賦予“高原商城”之譽。解放前,僅有土官、寺院和大商進行民間借貸,無專門金融機構和私人錢莊。1952年 10月建立阿壩(縣)人民銀行,1980年建立阿壩縣建設銀行。1990年全縣有銀行兩所,區鄉鎮信用社、儲蓄所24個。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縣財政不斷增長,1990年,財政收入 563.3萬元,比1955年增長15.23倍;財政支出也相應增長為987萬元,增長22.91倍。

阿壩州4.7級地震/阿壩縣

2005年01月06日05:14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夏先清記者蔣冰諸澤海)記者獲得消息,昨日清晨6時05分,我省阿壩州馬爾康縣、壤塘縣、阿壩縣交界地區(北緯32.30度,東經101.60度)發生4.7級地震。據當地昨日8時報告,馬爾康縣日部鄉、壤塘縣城震感強烈,馬爾康縣城、小金縣城部

分居民有感;日部鄉公路出現垮塌現象。由于震中位于海拔2680米的高原地區,當地人煙稀少,通訊落后,目前尚未接到人員傷亡與房屋垮塌的報告。有關詳情正在進一步了解之中。

此次地震發生后,省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并決定派鄧昌文副局長率現場工作組趕赴震區開展震情監視、震災評估、科學考察等工作。同時,省地震局正組織專家進行震情緊急會商,當地政府正采取緊急措施抗震救災。

省地震局副局長呂弋培在昨日9時30分舉行的震情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此次地震的有關情況。問及馬爾康地震是否與印度洋地震海嘯有關時,呂弋培說,印尼8.7級地震的發生有可能對全球地震活動產生影響,但此次馬爾康地震是否是受印度洋地震觸發的,有關地震專家正在分析研究。

類似“阿壩”
與“阿壩”相關的網站